看高考四十年,感改变和不变
今年是新中国恢复高考40年。古往今来,数以亿计的学生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古代高考以“科举制度”为代表,成为中国官吏选拔体系中最核心的一环。而近代随着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左宗棠“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教育理念的提出,为近代高考奠定了雏形。新中国建立以来,沿着历史的不断变革,1977年终于恢复了高考。而自这一年的高考开始,正式打破了“阶级特权”和“地区特权”,让高校更加“公平”和“公正”去选拔人才,真正做到“知识改变命运”。 高考40年,理念制度在革新,“公平公正”在践行。从扎根地区实际,科学评判学力为根本的“多选项”试卷(全国卷、地方卷);从坚持学习成绩为导向,“体育、艺术特长生”的“特权取消”;从立足学生学习实情,灵活科学的“英语”考试变革,从打破文理科壁垒,塑造综合型人才为导向的“多科选考”;从践行“工匠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高校布局”;从尊重学生志愿选择,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公平公正在践行,科学合理在深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双一流人才”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高考40年,家长考生在改变,“温情暖意”一路行。从各类博眼球的“高考神标语”,到现在的“理性待考”;从轰动全国的“替考案”“漏题案”,到参与各方的“诚信应考”“合法组考”;从如火如荼的“高考经济”“状元经济”,到现在的“风轻云静”;从高考路上的“交通不便”到各地组织的“志愿送考队”,各部门成立的“高考保障组”……温情暖意一路行,为民排忧挂心间,将从人民中来,再从人民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深化到底。 高考40年,阶级特权在打破,“知识力量”勿忘记。从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清单”,再看老百姓对高考“知识改变命运”的笃定;从各种“官二代”“富二代”的“特权现象”,反思高考“化整为零”的强大力量;从“东亚病夫”的自卑,“经济暴涨”的浮躁,再议“大国力量”的激发,“工匠精神”的传承……知识力量勿忘记,改革创新从今起,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持续快进。 回望高考40年,感怀改变和不变的同时,与此时奋战在考场的考生一样,为自己而成长,为国家而奋进,为民族而崛起。(段雨杉) |
关键词:高考四十年,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