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恢复高考40年,不妨看淡那些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新姿 2017-06-12 10:03:0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又是一年高考时。将时针倒拨40年,1977年的中国,中断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570万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考场,推开希望之门。恢复高考连同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和知识大放光彩的春天。(2017年6月7日《人民日报》)

  提及高考,命运是出现最为频繁的字眼。的确,1977年恢复的高考被喻为“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对那个时代意义重大。

  对于个体而言,高考是一次改变命运的人生节点,翻过这一页,人生便进入了另外一个通道。1977年的冬天,570万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考场。从此,一大批人通过高考上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于国家而言,恢复高考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它重拾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传统,为中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通过让高等教育回归秩序,学者重焕青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中,学生勤学苦思、奋发图强,大学再次成为培育英才、潜心治学的家园。而那些参加高考走进大学的人,日后则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

  于社会而言,高考也提供了一条普遍的上升通道,极大激发了社会活力、提高了社会流动性,有学者称之为“无声的革命”。

  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固到完善、变革,几乎从未停止调整的脚步。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改革……今天中国所经历的,是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涉及链条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考试制度改革。

  但是应该承认,在某种程度上,高考被寄予了过高过重的期待。我们很难说,高考的一次改革,就能够彻底革除所谓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毕竟它本身也是一场考试。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父母的过度关注会适得其反。考生的紧张和焦虑,有时候并不一定来自考生本身,而恰恰来自外部。除了官方、舆论、大众的推波助澜,还有家长的焦虑担忧。

  当“一切为了高考”被强化之时,也就是考生开始紧张之时。关注高考事宜和考生的健康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关注和干预肯定不合适,因为这样做打破了平时的一些规律,给考生本身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还可能伤及那些适应力不强的考生。给考生们创造一个宁静、安定、适宜的高考空间,从一定程度上的确能缓解考生的压力,以让其集中精力、心无杂念地投入到高考中。

  古语云“四十而不惑”,在高考制度迈入不惑之年之际,要记得,现在这个年代,已经不是那个你拿着一张很好的文凭就可以走天下的年代;也并不是你有张好的文凭,就可以高人一等,就可以比别人少吃点苦的年代;高考的成绩,只能决定你要去哪里,并没有办法决定你能够走多远。高考成功了,不用太过于兴奋;高考失败了,也不用太过于悲伤。它只是你人生中另一个起点,并不是你人生的终点;它只是一次对学过的知识的检验,并没办法判定你的智商情商;它只是一场考试,并没办法决定你的一生;真正决定你一生的,只有你自己。

  加油,学子们,淡定地,大步地向前走吧!(张新姿)

关键词:高考40年,制度,压力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