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这五年]“脱贫答卷”提升燕赵儿女获得感
5年脱贫500万,全省上下用实际行动共同创造了“河北奇迹”。以前传统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方式,乘上了“网络快车”,从田间地头直通餐桌;以前的“穷乡僻壤”涌现出农家院、蔬菜大棚、养殖场,贫困群众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路;以前的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在上级党委及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带富能力显著提升,等等。 成绩固然可喜,未来仍需发力。河北省已确定,张承坝上地区和燕山、太行山深山区的10个深度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为全省脱贫攻坚重点区域。这些深度贫困村是更难啃的“硬骨头”,全省党员干部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使命感,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与贫困地区群众携手共奔小康。 在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绣花”是个精细活,“一针一线”都马虎不得。马马虎虎地“绣花”,不仅绣不好花,还有可能扎到手。“精准”就是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用“滴灌”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精准”既是工作标准,更是最高追求。找准致贫原因,分析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进行综合研判,才能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脱贫方案。 精准脱贫,关键要在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将“互联网+”的思维融入脱贫攻坚,为山沟里的农产品插上了“翅膀”,也打开了脱贫的思路;产业脱贫让贫困群众有更多底气,进一步激活了各类生产要素;旅游脱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既实现了经济富足,又保持了环境优美,等等。这些脱贫攻坚路上的探索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也是打开全面小康大门的“金钥匙”。 五年来,省级40多个扶贫专件、十项扶贫新机制、79.15亿元扶贫资金,注满了精准脱贫的“水渠”,也为精准“滴灌”提供了源源活水。这些顶层设计成果,也让贫困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策的温暖,感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带着感情干事创业,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带着感情脱贫攻坚,是我们取得成绩的“不二法门”。 “以绣花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对贫困群众的承诺,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更是我们必须答好新考卷的“标准答案”。建档立卡,挂图作战,砥砺奋进,决战决胜,继续答好“脱贫答卷”,才能让燕赵儿女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有更多获得感。(郭雪营) |
关键词:脱贫,燕赵儿女,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