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发掘端午内涵 传承端午文化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程奎星 2017-05-29 11:08: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端午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历史,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一定要世代传承下去。端午也是我们的传统佳节,但是与春节、中秋比起来,不仅热度所不及,而且节日内涵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知道端午这天要吃粽子,知道端午节和屈原有关,真正能对端午来龙去脉有所了解的人还真是凤毛麟角。

  端午节怎么过,我们对端午的来龙去脉又能道出几多,带着这些疑问,用我们的反思和觉悟来重新体会端午,过一个更有意义的端午节。怎么传承端午文化,怎么让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给后人留下一个饱含着文化精髓的国粹遗产,让端午节能过得和春节、中秋一样丰富多彩而又满怀情愫,端午还需要我们更多的精神投入,倾注更多文化精髓。

  穿越历史,让我们在中华文化渊源中品读端午,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感触端午,在历朝历代名人典故中体会端午,在历史的足迹中寻找和发掘端午情怀,让端午节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佳节,饱满而诱人。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有纪念屈原之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龙的节日说等不同版本来历,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和典故,都是我们传统文化涓涓细流而诱人无限的泉眼。端午还有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多达二十多种称谓,这每一个称谓背后是中华文明在不同地域的区域化缩影。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这些传统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有的是为治病消灾,有的是祭祀祈福;有的是回家团圆满怀亲情,还有的是文体活动强身健体。

  端午发源于先秦时期,历朝历代经历不断演变,这种演变中不断有历史名人、风俗习惯等历史文化元素融汇其中,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崛起之下,端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被当时不同朝代的人民给予了躲避灾祸、祈福美好的愿望。端午没能向春节和中秋一样,保持着一种始终让人满怀向往、激发情愫的魅力,反而越发淡薄和肤浅,究其根源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遗失。只有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复苏和振兴,端午节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才能再次饱满和充实起来。在历史文化璀璨的殿堂中,关于端午文化还有更多有待我们发掘的地方。

  当然,时代的发展赋予着传统节日崭新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同样要做到与时俱进。如今,传统文化也呼唤“与现代相遇”。不论是发掘端午“诗人节”传统、给人们提供读诗写诗朗诵诗歌的平台,还是在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让端午节实现与“数字化”浪潮的完美结合,抑或让一些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只有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端午文化的魅力,才能消除传统节日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感,才能弥补文化内涵与人们心灵的隔阂。

  端午节怎么过?在吃粽子的同时,不妨给孩子们讲讲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让这种传承一代一代接力下去。(程奎星)

关键词:端午,内涵,文化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