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要有的三个“美丽”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要求。当前,建设美丽乡村既需要依托自然、留住生态,又需要“经济工程”来引领,更需要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村风民俗来支撑、来提升。 一是环境要美丽。美丽乡村不只是刷白墙、清垃圾,更是要通过具体措施来解决农村生活污染的问题。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而守住绿色,不仅要在产业上下功夫,更要在日常的生活做文章。要做到从细微入手,在生活中找问题,加强对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因煤渣、烟气的大量排放而造成的污染环境;强化引导教育,减少随意倾倒、乱堆乱放造成的人居环境质量的下滑;在完善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基础上,更是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综合考虑排水、排污、垃圾等公益事业设施建设,形成多部门合力抓好农村环境整治格局。只有经得起绿色的拷问、迎得了绿色的挑战、守得住绿色的底线、创的出绿色的名片的农村,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 二是经济要美丽。美丽乡村不只是铺铺路、修修桥,更是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来盘活村庄的经济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在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的思维布局村庄发展,用经济的手段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以经济的增长来检验农村建设的成果,走好生态路,吃上生态饭,唱起生态戏,以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破解发展和生态相对立的难题,以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赢得投资者的青睐,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三是人文要美丽。美丽乡村不只是写标语、挂条幅,更是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带动农村文明的提升。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百度百科上解释“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不同于乡村文化,乡村文明体现物质、政治、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认同感。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文明理念指导、文明载体激活、文明成果共享,不断提升村民素质、激发村民觉醒、促进村民认同。要加大文明村镇、文明村组评选的覆盖率,着重在民主法制、村务公开、风清气正、和谐稳定上做好文章,外修生态、内修人文,让社会文明整体提升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取向。 实践启示,生态是农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经济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保障,人文是农村发展的最终取向,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农村生态、经济、文明在党的领导下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用无数的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朱博文) |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工程,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