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时事快评

“白发家书”引反思:别让孝心总在路上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魏金改 2017-01-06 08:34: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元旦期间,苏州三位老人带着三幅用自己的白发绣成的盼儿回家过年的“家书”现身苏州山塘街街头。这三位刺绣老人,分别是76岁的陈奶奶,80岁的王爷爷和72岁李奶奶。家书中的每一笔,都用自己平时收集的白头发,一针一针耐心绣成,前前后后共花去了四十多天时间。表达对子女的思念之情,呼吁过年回家。(1月4日东方网)

  “每次打完电话,你妈总是舍不得先挂”;“别带啥礼物,你就是最好的礼物”……家书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但三位老人以白发为丝线,每一笔每一字绣出的都是思儿之情,都是对儿女满满的爱,令人动容,也戳中了很多网友的泪点。很多网友纷纷检视自己有多久没回家了,也有网友表示,赶紧订票,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回家陪父母过年。

  最是亲情暖人心。新闻图片中那用白发绣成的家书,相信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对家的思念,对父母的愧疚。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有多忙,始终有根线攥在父母手里,那就是父母的牵挂。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最开心的事就是陪着一个小孩子玩耍,看着他骑在自己身上采摘果实。孩子长大后离开了大树,当他回来时,大树开心地呼唤孩子过来攀爬树枝、采摘果实,但孩子告诉大树,树上已经没有果实了,而自己现在正发愁盖房子。大树于是开心地叫孩子砍下自己的枝蔓去盖房子。过了很久,孩子又出现了,大树依然开心地呼唤孩子来玩,孩子却告诉它自己想要出去闯荡,于是大树开心地叫孩子砍倒树干做了一艘船。多年之后,成为树桩的大树看到已经老去的孩子,于是忍不住呼唤他过来坐在自己身上休息,孩子却告诉他自己感到很冷,于是大树高兴地告诉他,可以劈开自己点燃了取暖!

  父母的爱就像这棵大树,何其深沉伟大。他们不计较任何报酬甚至勇于作出任何牺牲,最大的快乐仅仅只是看一眼自己的子女,这份伟大的情感令人温暖,而其巨大的牺牲更令人感动。但在城镇化的今天,对于一些人来说,因工作原因难圆父母的心愿“常回家看看”,也有很多年轻人对家的观念越来越淡,亲情越来越淡。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的京城白领记不起父母的生日,七成以上的白领一年中最多只回5次家(父母家在同城),九成以上的白领不想与父母同住,他们不愿跟父母兄弟姐妹交流及获得支持,更愿意与朋友交往。尤其是对留守在家乡的父母,只能在春节盼望孩子回家团聚。有的即便回到父母身边,低头玩手机成了普遍现象。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朋友圈里曾看到有人总结何为孝: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体弱的父母、健康为孝;孤单的父母,相守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病患的父母,照顾为孝……不管是什么样的父母,事实上老人对儿女唯一的期待——无关功利、不需反哺,仅仅是“常回家看看”足以慰藉老人孤寂的心。但我们很多人的孝心却总是在路上,那张回家的车票却总因为忙、因为脱不开身的种种理由而搁浅在车站的取票机里。

  三位老人用“白发家书”喊儿女回家过年,他们不仅仅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儿女的思念,也希望唤起社会能对留守老人给以更加的关爱。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日趋严峻,伴随着这一进程,失能、高龄、空巢和独居等养老服务重点对象大幅增加。其实很多父母吃喝不愁,物质条件充裕,只是日子过得寂寞,相比于物质慰藉,他们更需要情感寄托,需要精神慰藉,需要更多“平台”和空间。“子欲养而亲不待”,已白发苍苍的父母等不起,让更多孝心抵达,不仅需要子女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也需要整个社会为子女尽孝提供便利条件,多几天宽松的假期,多一张好买的火车票,这些都是对孝心的“赞助”。(魏金改)

关键词:白发家书,亲情,孝心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