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村民食堂烹出农村婚宴新风尚
前几天,武强县郭家院村的一位亲戚结婚,我驱车前往,亲戚在村民食堂为儿子举办宴会。 村民食堂坐落在村委会大院里,墙面上“村民食堂”“统一标准,禁止婚事大操大办”两行大字尤为引人注目。厨房里,灶台火焰旺盛,水煮花生米、木须肉、炒蒜薹、西红柿炒鸡蛋……几样家常小菜正在陆续出锅;另一口锅里,大锅菜香味渐浓。没有大鱼大肉,却多了几分家常温馨。 “过去办一次喜事,在饭店请客花销大,一桌最低标准300元。如果在自家请客,锅灶、桌椅什么的都要租借,光这个就四五百元。由于没有专人管理,饭菜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现在村里建起这个食堂,全部统一标准,厨具炊具桌椅板凳免费使用,每桌8个菜,以时令蔬菜为主;酒的价格定在一瓶25元以下,烟一盒10元以下。再加上村班子成员义务管理,办一次事,能省下以往一半多的费用,干净又卫生,深受村民喜爱。”亲戚告诉我。 郭家院村从2012年就针对婚丧喜庆事大操大办歪风推出了村民食堂这一新生事物。它犹如一股清新之风,迅速吹散了束缚人们多年的旧观念,更吹净了人们大操大办的盲目攀比心。这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村民食堂彰显节俭大文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婚丧嫁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在不少农村,哪怕再穷,但是还得“死要面子活受罪”,家家都想办得好。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有些贫困户为了撑面子,更是借钱办事,有苦难言。而村民食堂宴席使用的烟酒糖茶均有严格的标准,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负责监督,杜绝大操大办,不能超过标准。这大大降低了农民举办酒席的负担。 村民食堂让人情回归本位。人情,原本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情分,主要应该在“情”,而不是“情”之外的物质的功利。婚丧嫁娶的“随份子”是国人的传统。当前,婚丧嫁娶的“人情来往”已经偏离了“礼尚往来”的本意,许多人很反感。村民食堂以红白理事协会为纽带,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让酒席走出了大操大办的俗套,让人情往来进入低成本、高效率的可持续模式,革新了社会风气,是一种社会治理创新。 村民食堂扭转了固有观念。在一些人看来,婚丧嫁娶场面越大越有面子。没有谁敢站出来加以抵制,这里既有面子问题,也有从众心理问题。村民食堂为解除这一症结,用规章对村民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从面打破了僵局,改变了村民的观念,让人们深刻地意识到,攀比是一种异化的人情,人情往来交的是心,不是钱。村里形成了团结、友好、和睦的良好氛围。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用太阳的温暖去移风易俗,要比用暴风骤雨好。”推进移风易俗难在革新,重在坚持,关键是寻求社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让大家都认同新观念并形成行为规矩。一旦形成规矩,只要坚持不懈,好的观念、好的风气就能传承下去。我们不妨像武强县郭家院村党员干部一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人们逐步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抵制不良习俗,以实际行动来彰显理性婚丧的社会新风尚,从而以健康的文明新风代替旧风俗。 |
关键词:村民食堂,农村,婚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