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双反”落到实处
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这“双反”,确实找准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 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总的看,乡亲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这也为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风气的滋长提供了条件。此外,有的人家,家里的日子并没怎么好转,但碍于乡情面子,在日常待人接物以及红白事上,也不得不“充胖子”,因铺张浪费或婚丧大操大办而致贫、返贫、加重贫困。 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河南省兰考县王岗村贫困户李秀娥家的状况,就很有典型性。前两年老伴患癌症几乎花光家里的积蓄。后来,她又接连遭遇老伴去世、婆婆去世等变故,再加上儿子娶媳妇、孙子出生,按当地习俗,每年都要办四、五拨事。每次办事至少开六、七十桌,这几年,光是各种办事支出,李秀娥家花费近20万元。 由此可见,如果不“双反”、不遏止铺张浪费和婚丧大操大办的话,将会成为培育文明乡风的巨大绊脚石。所以,有必要鲜明地倡导“双反”。 有些现象不属于铺张浪费,比如扔掉倒掉变质的食物、不洁的食物,废弃过期的药物,等等。所以,反铺张浪费,需要有甄别。 有些现象也谈不上婚丧大操大办,比如新婚的小两口照结婚照、采买置办生活需要的物品,以及旅游结婚,开阔眼界,留下美好记忆,都不是需要反对的。关键是度的把握,不要超出财力承受,也不要对当地整体婚丧花费水平的拉升起到推波助澜的影响。 怎样把“双反”落到实处呢? 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必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上率下。不正己,就难以正人。村干部们以及他们的亲戚做得好了,引导乡亲们,说服乡亲们,就有威望,有公信力。以兖州新闻网报道的山东兖州小孟镇后镇村为例,村党支部书记王相金的妹夫王永海家办丧事,王相金带领红白理事会成员多次上门给丧主王永海做思想工作,王永海带头按照丧事简办的章程实施了,按惯例花费两三万的丧局用了不到5000元。这种带头,就非常有说服力,再做其他乡亲的思想工作,就很好做通。 事前作好村里那些“有头有脸”人士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也不要大操大办或者铺张浪费。这些人士包括在当地有个一官半职的、曾经当过干部的退休回乡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比较富有的人士,等等。他们一方面更“好”面子,另一方面,亲朋、新友故旧也更多一些,礼尚往来的心气更高、传换的金额也更大。极有可能成为村里铺张浪费、婚丧事大操大办的推波助澜力量。所以,对这个群体,也需要事前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 发挥好县乡政府在这方面的主导、倡导作用。拿上述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河南省兰考县的有关信息为例,作为还有1000多贫困人口的乡镇,小宋乡以乡政府名义,出台了红白事简办政策,规定:喜事每桌不超过8个菜,外加一份大锅菜;丧事祭奠,只有一份大锅菜。无论红白事,烟和酒都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不招待街坊邻亲。乡干部经常到办事现场督导宣传,监督落实,也为乡亲们维护着人情面子。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每个家庭遇到事情,通过简办,节省了不少钱,亲戚邻里的感情也没有受到影响。另据兖州新闻网报道,山东兖州的小孟镇也注重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作用,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全镇42个村都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正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作用,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群众对移风易俗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切实建好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并在实际中发挥好其作用。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乡亲都不愿意大操大办,所以,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是比较有效的。通过广播、上板报、发放明白纸等方式,深入做好婚丧事从简办的有关村规民约的宣传(尤其是红白事比较集中的冬春农闲季节),并在办事现场及时坚决制止大操大办行为,就会收到较好的约束引导效果。还以山东兖州小孟镇后镇村为例,村党支部书记王相金,担任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去年冬天,主导制定了《后孟村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在婚丧嫁娶活动中,破除陈旧陋习,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丧事简办章程制定了11项具体细则:不破孝,村里统一制作100个袖章、20个白大褂发给丧主免费使用;扎纸只扎小五件,其他扎纸一律取消;不定唢呐、不用响班,实行播放哀乐及音响代替;丧葬当天不摆酒席,吃饭时每人一碗大锅菜5元左右的标准,8人一桌,总共不超过70元,抬板下葬人员不再垫饭;取消二次装棺、前请后谢及发烟陋习,烟用10元钱以内的,放在托盘上,谁吸谁拿;倡议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发丧进一步节省开支。每遇到村里的红白事,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人员都到场既捧场又监督引导,效果很好,乡亲们和红白事的主家对从简办事都很满意。(温清新) |
关键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明乡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