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减法”助力美丽河北奋飞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对“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作出的部署,引发了代表们的热议。代表们表示,化解过剩产能,要统筹施策打好“组合拳”,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来推动去产能。(11月23日《河北日报》) 关于报告中浓墨重彩说到的“去产能”议题,隆尧县委书记李国印、沙河市委书记曲斌、省商务厅厅长李石、武安市委书记张臣良、省发改委主任陈永久等代表纷纷结合工作实际,畅谈体会。他们对此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也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隆尧的水泥、沙河的玻璃、武安的钢铁,曾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为GDP增长作出过贡献。但有些“大块头”企业在发展中不注意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戴上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帽子,这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不符合产业发展大势,也不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因此“去产能”势在必行。 去产能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由之路。代表们谈到报告中的相关阐述,勾勒出了自己心目中去产能的清晰“路线图”——要因企施策,针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精准对策;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清醒认识到钢铁水泥玻璃等虽是“吃饭”产业、纳税大户,但也是污染大户;越早转型升级,就能越早走出发展泥淖,进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吃老本,固步自封,最后只能被市场淘汰。 当然,停产、兼并、重组,都会受到一些阻力,但越是阻力,越要逆流而上。不仅要用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还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采取市场、经济、法治等多种手段,利用“一关、二压、三转、四并”畅通出口,加快去产能步伐。 去产能不可“一去了之”。还要做好职工的安置、奖补资金的落实、相关信息公开等后续工作,同时,还要突出抓好工业发展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同步培育新动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利用政策、土地和资源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京津产业落户,确保发展速度不减,质量提升,效益提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去产能,才能让发展更具活力,才能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步伐,才能让燕赵儿女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好产能“减法”,既应保持发展速度,又要确保环境指数提升。全省上下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拿出“冲刺跑”的劲头,久久为功,决战决胜,夺取转型升级的决定性胜利,用实际行动共同绘出河北发展的美丽画卷。(郭雪营) |
关键词:产能,减法,美丽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