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意蕴
编者按 10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胡于凝表示,中国要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就必须准确把握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意涵。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胡于凝 互联网开辟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创造了诸多数字奇迹、产业契机,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来,经历了从科研活动到社会应用,从局部示范到全面运营,从紧紧跟随到局部创新的发展历程,目前网民人数达7亿多,成为国际公认的网络大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出重要部署,我国由此开启网络强国战略建设的新征程。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首先必须准确把握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意涵。 互联网作为一项新事物,是先进技术,更是新的权力形态。作为技术,互联网超越了物理条件的制约,形成从局部到全球的网络群落,处于群落中的个人和组织从事着各类活动,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作为新的权力形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独立政治单元的概念体系,并对传统国家主权和权力结构形成强烈冲击。 网络强国战略强在网络技术,强在网络人才。信息革命促进生产力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产生深刻变革。只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并拥有优秀的网络人才,才能抢占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先机,才能积极参加国际互联网治理事宜,才能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和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方面拥有话语权,才能真正得到国际社会的最终认同。 网络强国战略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互联网如同工业革命一样是全球性战略机遇,必须以战略敏感性把握制高点。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变革,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宝贵契机,努力实现我国与全球互联网革命的同步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改革助推器作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多数发达国家的追赶以及在国际社会交往中的话语权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高屋建瓴地指出网络强国战略的基本思路。第一,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国际互联网发展至今,众多核心的技术基本都掌握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手中。中国要发展成为网络强国,就必须开展网络技术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其他国家。第二,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互联网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这些信息服务包括新闻、娱乐等基本服务及其他增值服务。树立以中华文明为底蕴的网络文化意识,发展高度繁荣的网络文明,并逐渐形成天下仰慕的网络认同态势。第三,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等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为网络强国战略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第四,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发展很不平衡,信息强国与信息弱国之间存在着“信息位势差”。当前,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面临冲击、挑战和威胁,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人才迫在眉睫。第五,要积极开展双边、多变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大国之间的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我们提出的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四项原则”及“五点主张”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技术、文化、经济、人才、国际交流等五个维度基本勾勒出了网络强国战略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路。 网络强国战略需要循序渐进开展和推进。互联网的发源地是美国,目前我国在关键技术方面的自主可控性并不理想,在芯片技术、操作系统以及CPU等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短期来看要以防御网络风险为己任。当下,我国网络技术处于被动形势,各类网络风险都有可能出现,积极做好防御工作,在基本由外方提供网络装备的情况下完成自我生存与稳步发展。中期来看要以研制核心技术并加以应用为主要策略。在现有网络空间寻找自我可控的稳定根据地,实现技术替代,主动攻击,以攻代守,逐渐掌握自我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和话语权。长期而言,则是必须要建立起自己拥有的独立结构的国产网络空间,形成全球网络空间分割及战略对等势态。未来的战争一定包括信息战、网络战,抢占网络空间战略制高点,掌握国际网络空间话语权,才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强国。 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在加速发展和管控有度之间保持平衡,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创新顶层设计和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要站在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前沿,把握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对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应用推进策略以及保障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此统一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要为网信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审批制度、融资制度、专利制度等改革,减少重复检测认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均衡发展。中央已经全面部署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提出加快网络、通信基础实施建设和升级,全面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我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障碍。加快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推动均衡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大贫困农村地区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全面实现我国信息化建设质的飞跃。 二是依法治理网络和依法监督。开放性、虚拟性、数字化等特征使得网络空间的权利和义务平衡关系面临重新组合,这种社会关系的调整需要纳入法律予以规范。同时,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逐渐向各个领域传导渗透,保障国家和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调控和规范,加快网络立法,依法建网、依法用网、依法管网。同时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依法监督、依法执行,化解网络风险。 三是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端人才引进。我国引入互联网20多年来,成绩斐然,但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核心技术是最大命门。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另外,互联网企业技术密集、更新快速,建设网络强国必须要有优秀人才、稀缺人才、顶尖人才。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建立适应网络信息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管理部门中来。 网络强国战略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充实的体系,是目标与内容的统一体。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网络强国战略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支撑。 |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