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中国力量,走好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路
有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长征前夕,江西瑞金华屋村的17位入伍青年种下17棵松树,以寄托对家乡的眷恋,当地人称其为“信念树”。这17位青年后来都牺牲了,华屋人逢年过节都会来“信念树”下祭拜革命烈士,勉励子孙不忘革命精神。“信念树”,多么好的名字,多么深刻的内涵。这种对胜利的渴望,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信念,哪怕这种胜利只是为了活着的人,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正是有着这样的不可战胜的信念,才激励着无数红军将士,顶风冒雪,面对枪林弹雨而勇往直前。这种信念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直回旋在我们脑海里的疑问。 近日,和参加“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活动的中外青年学者一起,走访了革命老区瑞金的许多地方,感触颇深,也拉直了我们心中的问号。当年,为什么那么多老区的热血儿郎愿意义无反顾地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老区人民为什么毫无保留地坚信这支工农武装就是他们的子弟兵、这个红色政权能够给他们的未来以希望?通过参观和访问,触摸那段滚烫的历史,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红色政权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将人民的利益置于前所未有的位置,让当地的百姓自觉地融入到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洪流中,相信他们所支持、他们所从事的,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这才有“十送红军”的动人与真诚、送郎上阵打敌人的坚定和无悔。正是由这样一些人所组成的红军队伍,在长征中始终怀抱着一个必胜的信念,才最终完成了一个历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人间传奇。 长征,是党领导红军完成的一次由危转机的史诗般的壮举。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身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堵。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置人民的利益于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不懈探索革命道路,善于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并最终战胜党内的错误思想。从而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绝对、坚强而正确的领导,这才能够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英雄史诗和胜利的凯歌。如果说长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那么,这个丰碑,将穿云破雾,超越时空,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复兴的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在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在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习总书记特别指出,“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今天的中国,已经远远不同于当年长征时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情形。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振兴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三个前所未有”科学论断。 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并不意味着前面将是坦途。进入世界舞台中心,就意味着进入世界擂台中心,面临的挑战也将是巨大的。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危机意识。在周边,无论是南海仲裁案鼓起的浊浪,还是钓鱼岛事件策动的紧张,还有朝鲜半岛由美韩执意部署萨德而是引发的冲突,都让我们警惕。在国内,随着反腐的深入,改革正向深处推进,所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经济转型,正在爬坡过坎,前面征途漫漫。这种种表明,我们必须要有当年一样的危机意识,要发挥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善于审时度势的优势,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挑战。要从长征精神的丰厚资源中汲取力量,通过进一步改革,给人民一个清晰的期许,充分动员人民、团结人民、组织人民,凝聚一切中国力量,万众一心闯大关,才能再一次成就新长征的伟业。 知易行难。越是乱花迷眼,越要咬定青山。对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有清醒理性的认识、清晰准确的定位、审慎乐观的态度,像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那样,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今天,所有中国人,都需要从长征胜利的丰沛资源中,去体会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需要从长征胜利的壮举中汲取奋进的动力,需要用长征精神来凝聚中国力量,为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息。(王传宝) |
关键词:中国力量,新长征路,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