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热点推荐

[e观沧海]只要面向观众,振兴梆子就有戏

来源: 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作者:秦嘉卉 2016-09-27 11:36: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展示梆子声腔艺术、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将于9月28日在石家庄拉开帷幕。届时32场梆子声腔优秀剧目相继亮相,整个展演将持续到10月19日。

  孔尚任的江南是一把《桃花扇》,戴望舒的江南是《雨巷》的油纸伞,而我的燕赵,就是这慷慨悲歌的梆子戏。

  我对传统文化的最早理解就来自于儿时的梆子戏。家里老人的半导体,经常全天候地响着,不是单田芳的评书,就是这刚劲明朗的梆子戏曲;老家集市上高高的戏台子上也曾上演过各类梆子戏,《秦香莲》《打金枝》《宝莲灯》。也许记不住情节,分不清人物,但梆子戏总能让孩子们跟着大人一起热闹。

  后来才知道,生旦净末丑,贪嗔痴怨恨,或从容舒展,或平易流畅,一曲曲高亢激越中道不尽爱恨情愁,说不尽离合悲欢。

  再后来春华秋实,时光荏苒,梆子声渐渐隐去。优胜劣汰时代最容易遗落的却是珍贵的民俗文化。鼎盛时期的环境变了,专攻技艺的艺术家少了,喜好技艺的观众们老了,过去盛况空前的民俗文化、地方传统变成小众范围内的自娱自乐,变成大众口中的“情怀”,围绕梆子的话题也变成了保护与传承。

  技艺的流传,说到底是人的记忆和习惯的传承。过去认为文化保守、封闭可以使艺术更加纯粹,但逐渐消逝的文化传统和人文情怀会使艺术的命运更加艺术化。快餐文化时代,地方戏曲在围绕小鲜肉、网红的粉丝经济中实现文化突围,关键在于打动新一代,占领一定文化阵地,这才是传承的重要课题。

  无论是传统时代还是“碎片化时代”,好戏曲总是依托内容存在,为受众讲好一个故事是不变的追求。以河北梆子为代表的地方戏手艺人,不光要研究市场,更应找准自身定位,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只有深度挖掘古老中华文化精髓,还原其思想本质,创作满足年轻一代基于现实的思考与追求的优秀作品,才能在接地气的同时,实现“底蕴”与“格局”的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真正赢得文化复兴。

  需要说明的是,传承首先要继承。如果忽视传统胡乱颠覆,对传统文化就不是创新,不是拯救,而是毁灭性打击。

  发展是最好的传承,也最有可能实现振兴。这些年,梆子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有了更多的政策扶持,更多优秀剧团推陈出新,涌现更多与时俱进的新剧作和戏曲名家,更多观众渴望走进剧团,了解欣赏梆子。这是梆子戏迷的好时代,也是戏曲文化人大有作为的时代,更是弘扬地方特色,传承优秀文化的大好时机。儿时听过的梆子声仿佛又重新嘹亮起来。

  锣鼓声声,华衣翩翩,好戏已经开演,这字正腔圆中有板有眼,抑扬顿挫间争奇斗艳,您准备好享受梆子戏了吗?

关键词:梆子声腔优秀剧目,传统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