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把握关键“节点”,筑牢反腐防线
日前,中纪委曝光6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时,有关负责人强调,中秋、国庆两节将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盯住享乐奢靡问题,密切注意隐形变异“四风”,加强监督检查。(9月12日人民网) 通报声声急,警钟细细听。在本次通报前不久,9月5日,中纪委通报5起执纪审查中发现的中管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强调三个“一律”和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在短短一周之内两度棒喝,为广大党员干部亮起了“红灯”,敲响了“警钟”。越是在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越要竖起耳朵、擦亮眼睛、管住手脚,筑牢防腐拒变防线,预防“节日腐败”,争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正面模范。 握好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要坚守信念、不忘初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骨干的本职和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同志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然而,无论是令人大跌眼镜的“千里迎送理发师”“党性教育秘书陪读”,还是被舆论形容为“在刀尖上跳舞”的公款吃喝玩乐……这些问题的发生都证明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上出现滑坡是最致命的“变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员干部没有理想信念或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淡忘“初心”,会对“我是谁、为了谁”的认识发生错位,政治立场就会站不稳,在大是大非面前就会犯糊涂。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和自觉践行入党誓言,持之以恒锤炼党性,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摆正自身位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模范遵守党章,坚决维护纪律,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 握好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不等不靠。古人云:“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党员干部的站位和境界决定了其能否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有的党员干部认为不贪就是好官,把守规矩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干脆“不吃、不拿,也不干了”。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立党为公的情怀,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坚决摒弃“明哲保身”“静观其变”的心态。《尚书》有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认真干事、积极行动是本质要求,“为官不为”就是失职。与其在主席台上照本宣科、连篇累牍,不如俯下身子,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党员干部唯有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气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畏困难,应对挑战,像“过河卒”一样,趟险滩、涉深水,才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成为“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的好干部。 握好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要心有敬畏、遵规守纪。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兴;事有所畏,其业必成。共产党员的敬畏之心,是干好工作、成就事业、享受生活的前提,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基础。有的党员干部把单位当做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下属当做“家臣”,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决策“一言堂”、签字“一支笔”、说话“一个音”……正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才会经常有意无意地触碰一下“底线”,甚至踩一下“红线”。党员干部有没有敬畏之心,能不能自觉守纪律、讲规矩,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贵在自觉,难在自律,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强化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切实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为自己破“纪”找借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通报中吸取教训,切实引以为戒。严管就是厚爱,不能纸上谈兵,不能把初心丢在“沉醉不知归路”的“如梦令”上,要以自律带“自愈”,以自律带他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种好自己那份“责任田”,特别是在关键“节点”上,要挺得起、立得住,经得起考验。 |
关键词:节点,反腐,党员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