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不住的“中国风”
●汪金友 里约奥运,有很多意外的发现和惊喜。没想到美国的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竟会拔中国的“火罐”;没想到中国农民常用的蚊帐,竟会成为外国人眼中的“神器”;没想到里约奥运会志愿者和技术人员的制服,都是中国厂商提供;没想到各个场馆的空调,都是中国厂商制造。更没有想到,里约多数的地铁,运行的都是“中国列车”。(8月12日《人民日报》、8月11日人民网) 无论是奥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还是各国的运动员和裁判员,都已经习惯了奥运赛场上的“中国供给”、“中国服务”和“中国奇迹”。一方面,说明奥运文化中已经融入了东方神韵。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地方都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任务,到深圳、香港以及世界各地,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各种各样的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在国内遍地开花。 30年之后,不知不觉中,“请进来”变成了“走出去”。我采访过山西运城一个凹印制版的老板,二十年前,他把工厂办到了全国各地;十几年前,他又把工厂办到了世界各地。到目前,他在国内有80家工厂,在国外有40家工厂。就连美国、日本这些技术发达的国家,也有他的工厂。为此,他的集团公司成为全世界同行业的“老大”。 现在很多中国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已经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扑腾。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最现代、最实用、最便宜的产品,卖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你可以说我的产品不好,但你每一次的批评和挑剔,都会变成我改进和提高的动力。你可以设置各种的门槛和阻力,但你不可能控制每一个消费者。谁能满足客户需求,谁就拥有市场。 每一个走出国门的制造商和经销商,都有一串艰难甚至屈辱的奋斗史。他们以聪明才智发现商机,以精益求精制造产品,以物美价廉开发市场,以忍辱负重抵挡阻力,以诚实善良广交朋友,以坚忍不拔创造奇迹。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 现在的世界上,对我们中国人有偏见者依然不少。包括这次里约奥运会,有些人甚至以极其不友好的语言,侮辱和贬损中国运动员。还有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报道也失之公允。为此,很多的中国观众都很生气。其实,我们不必太在意,因为中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脚步,是任何外部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这次奥运会,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中国人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精神状态。首先,是傅园慧的“洪荒之力”、“没心没肺”和“怪异表情”,告诉了全世界,“金牌并非那么重要”、“快乐原来那么容易”。接着,还有张梦雪的“只想回家睡大觉”,宁泽涛的“参加奥运会就很满意”等,标志着中国奥运军团的青年男女们,已经摒弃了过去的套路套话,用最接地气的真情实感,让奥运会真正变成了快乐的舞台。 正在劲吹的“中国风”,是体育和文化的“中国风”,也是市场和经济的“中国风”。因为代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代表着利益的共享和共赢,所以谁也挡不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在成长中走向了成熟,在自豪中提升了自信。我们的责任和希望,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
关键词:里约奥运会,中国制造,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