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唐山涅槃:从毁灭到崛起的现实神话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凤敏 2016-07-31 08:50:5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4.2秒,7.8级地震突袭唐山,24万多人殁于瓦砾,16万多人顿成伤残,一座工业城市几乎变为废墟。如果说灾难无法避免,那么,英雄的唐山人民用40年的时间向世界宣告,一个民族所拥有的坚强意志和精神,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摧垮的。(2016年7月26日《河北日报》)

  在抗震救灾和快速发展的实践中,唐山人民用生命和汗水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抗震精神,这是历史给予唐山的不灭印记,也是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加快发展的坚强力量,早已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中,也裂变出一种坚强的城市性格,成为唐山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念、意志品格和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人类共同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40年来,唐山人民自觉传承和弘扬抗震精神,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二十年快速发展”,涅槃重生,一路向前,生动演绎了从毁灭到崛起的现实神话。

  弘扬公而忘私的抗震精神,就要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这是唐山人最本质的精神境界。地震发生后,无数干部群众从废墟中爬出来,不顾个人和家人的安危,自发组织开展震灾自救,第一时间内抢救伤员、保护国家财产,友善互助、奉献社会。正是这种在灾难中凸显出来的人类至爱,弥合了灾难带给唐山人的巨大创伤,使唐山人的精神得到升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和主要精力都融入到唐山的恢复重建和改革发展之中,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当前,全市正在开展“爱唐山、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以爱唐山激发干劲、凝聚力量,用做贡献体现担当、推动发展,点燃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明确了“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成”,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立足岗位讲奉献、做贡献,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积极投身加快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沿海强市的伟大实践。

  弘扬患难与共的抗震精神,就要心系群众、同甘共苦。这是唐山人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只有时刻保持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群众也才会相信你、追随你、支持你,特别在大灾大难面前,群众更需要这种作风。患难见真情,在震后自救和重建家园过程中,数十万唐山人少则几户、多则几十户同住一个抗震棚,组成一个大家庭,互让一碗水,分吃压缩饼干,一起照顾伤员,真正是患难与共、同甘共苦。40年来,唐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风雨同舟、生死与共,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015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5元,居全省第1位,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弘扬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就要不畏艰难、敢于担当。这是唐山人最显著的坚毅品格。在毁灭性的大地震和困难面前,唐山人民没有低头、没有放弃,而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以大无畏的精神开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震后第10天,开滦矿工挖出了第一车“抗震煤”;震后第14天,唐山电厂发出了第一度“抗震电”;震后第28天,唐钢炼出了第一批“抗震钢”……震后一年,开滦煤矿全面恢复生产;震后两年,经济发展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经过重建、振兴、快速发展,在废墟上迅速崛起了一座工业化新城。2000年以来,唐山钢铁、能源、化工等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不过,最近几年受外部冲击和自身经济结构的叠加影响,唐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正处于爬坡过坎的艰难转型期。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知难而进、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资源依赖型发展向沿海开放拉动转变。

  弘扬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就要敢为人先、勇于超越,这是唐山人最具活力的精神气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论是在与震灾斗争中,还是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唐山人民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不甘落后、拼搏进取精神。40年来,在改革大潮中,唐山以改革为动力,化灾难为机遇,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在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综合改革、优化资本结构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试点建设中,获得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原有的煤炭、机械、水泥等工业基础上,唐山的钢铁、电力、石油、化工、交通、港口建设等都实现了新跨越。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大地震后的唐山,1990年摘得中国第一个“联合国人居奖”,而且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成为了唐山改善人居环境、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功典范。这次世园会选址在唐山南湖,这里曾是开滦煤矿一百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1976年大地震加剧了沉降区的塌陷,逐渐变成了垃圾堆放场,成了一块“城市的伤疤”。如今,经过深入改造修建,这里变身成美丽的“世界百花园”,湖光山色、如诗如画,“都市与自然”就在转身之间。可以说,这是唐山抗震40周年的最好纪念。

  40年,弹指一挥间。灾难已经远去,但抗震精神却历久弥坚。唐山,这座曾经被西方媒体预言“从地球上永远抹掉了”的城市,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用智慧和信心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充分体现和有力印证。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唐山人民大力弘扬抗震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刘凤敏)

关键词:唐山,地震,抗震精神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