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点评河北

回忆的力量——唐山大地震40年祭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边建军 2016-07-29 08:07:3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距1976年7月28日,已经过去整整40年了。40年的时间,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已成了中年人,一个中年人已渐至耄耋……但一个生命可以演化出的任何可能,对于那242769名遇难者,都成了轻浮的想象。唐山大地震40年祭,是中国这一天无法回避的主题。

  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面对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

  这是中国人民共同铭记的一段日子,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将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国家历经劫难而不屈的坚强意志,拓展了我们的精神疆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灾当前,在为死难哀悼的同时,赶赴救灾前线的集结号响彻神州,一个万众一心、军民团结、众志成城、共同迎战地震灾害的壮阔画卷,在中华大地上展开。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党和国家正经历着严重的困难。十年动乱造成社会政治形势的严重混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这严重的困难中,党中央一刻也没忘记唐山。1976年7月28日清晨,中央即派直升飞机巡视了唐山、丰南一带的灾情。中央政治局立即做出重大决策,全力支援灾区人民战胜震灾。在党中央的号召和直接指挥下,全国各族人民迅速行动起来。祖国四面八方的亲人,注视着唐山;亿万双援助的手,伸向唐山。14万救灾部队陆续进入灾区,全国各地也派出了十几万人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去。一幕幕与死神搏斗救人场景,已经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如今看来仍会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驻唐部队无线连副连长芦全林,顶着烟尘冲上了河北矿冶学院倒塌的楼房,奋不顾身地抢救被压在里面的师生,没有应手工具,他就用木棍撬,用手抠,手指磨破了,鲜血直流,全然不顾,当他救起第十五个群众时,自己却因精疲力竭而晕倒了;子弟兵中有人家中屋毁人亡、痛失至亲,但他们没有时间舔舐情感的伤口,“我是来救灾的,不是救家的”,顽强战斗在救灾战场……

  “守望相助、无私奉献。”受灾的唐山人民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依然保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经历巨大的灾难后,清理废墟,搭起帐篷,毅然投入到重建家园中去。朴实的唐山人民坚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明天一定会有歌声,他们坚信美好的家园一定会重现,幸福的歌声一定会再响起。因为在灾害面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是唐山人”,灾区的背后是全体中国人,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只要团结拼搏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震后不久,祖国亲人的慰问电、慰问信,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天山之麓、黄海之滨纷纷飞向唐山,都一致表示:为了帮助灾区人民迅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将尽一切可能,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许多地方和个人寄来粮票、人民币及其他物品。连同红领巾一块寄来的一盒盒儿童饼干,带有民族特色的各式服装;绣有一颗红心的手帕,边防战士的军大衣……一宗宗,一件件,无不饱含着各族人民的深情。他们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留在了唐山人民心中,鼓舞唐山人民在抗震救灾、重建新唐山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在灾难面前,人们之间展现出的守望相助、无私奉献行为感天地、泣鬼神,给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带来了令人震撼、感人至深的时代稀奇。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人们对待现实与困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安于现状,结果是遇到困难就裹足不前。另一种是励志图强。态度决定一切,灾区要重建,需要有精神支撑。震后,唐山经济损失巨大,灾区百业待建。唐山人民在这个关键时期,萦绕在脑中的必有自强的意识。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是人们推崇的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基础,是历经成功与失败的一代代人的铮铮骨气。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服、不绝望,选择了顽强自救,勇敢地、响亮地提出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口号,挺起不屈的脊梁。它引导人民看到自己的力量,坚定自己的意志;它让人民面向未来,团结奋战,建设新的生活。开滦矿工豪迈地提出:“地大震,人大干,英雄矿工能胜天。”他们头顶蓝天,脚踏废墟,排险情,攻难关,重建开滦。地震震垮了房屋、桥梁,毁坏了校舍、家园,夺走了同胞、亲人,然而,人民的意志、气概和力量并没有在地震中坍毁。唐山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创造了震后重建新唐山的奇迹,在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挖出了“抗震煤”,炼出了“抗震钢”,发出了“抗震电”,生产了“抗震瓷”,种上了“抗震麦”,使工农业生产很快恢复到震前水平,创造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壮举。经过40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一座新唐山崛起在冀东大地上。

  中华民族在唐山大地震面前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对民族凝聚力的一次考验,以雄辩的事实向全世界昭示:以民族精神凝聚起来的民族,具有一种无坚可摧、战无不胜的力量。它在关键时刻起着力扶危局的作用,正如人们所表达的心声:“地动天不塌!这是因为,在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叙述往事,也是在书写历史。回忆不仅是为了无辜的遇难者,更是为了幸存于世的人们。“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它摧毁了物质世界,却锤炼了人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每个人继承和发扬。当前,我们正跋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与唐山大地震相比都微不足道。我们深信,有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做强有力支撑,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矢志不渝,真正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就一定能够做到无坚不克,无往不胜!(边建军)

关键词:唐山,抗震救灾,历史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