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渤海潮 >> 长城时评 >> 点评河北

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有点担当精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雁大群 2016-06-16 08:13: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觉得,学习李保国,首先应该学习他的担当精神。没有一点担当精神,李保国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勇于担事。一句“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成了他矢志改变太行山区贫困面貌的动力。20年前,他对当地村干部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也很穷,所以我见不得老百姓穷。你相信我,依靠科技肯定能致富,咱们一块干,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我一分钱也不要你的。”一干20年,现在,这里的百姓富了,村民人均收入3.1万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但李保国却因积劳成疾,去世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其实,大多数党员干部都看不得老百姓穷,但李保国把这句话当成帮助老百姓脱贫的动力,真干实干,一些党员干部却只是说在口上,留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勇于担责。一句“损失了算我的”让农民吃了定心丸。李保国到农村推广果树种植技术并不容易。开始,看着村支书领来的这个大学教授,不一会儿就把他们辛勤栽培的果树的枝条剪掉了1/3。农民心疼得不行。对村支书说“你找来的这个教授到底行不行?这不是糟蹋年景吗?”,面对质疑,李保国就一句话: “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为了推广“套袋”技术,他买了16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这次很多人死活不敢用。他还是那句话:“损失了算我的。”如果每个领导干部在决策办事时,敢对民众说,办成了大伙受益,办砸了我负责。我想,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和谐的多。

  勇于担利。他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名利是人们最难以摆脱的东西,而且名和利很难分开,有名自然有利,有利名气不会远。有记者问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又常年奔波在外,每年至少也得有上百万收入吧。”他说,“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李保国生前获得过很多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总是为农户、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既不拿工资,也不持股份,还时常自己搭路费。李保国的名利观是一种境界,淡泊名利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绝不是那些贪名图利最后身陷囹圄的贪官污吏所能理解的。

  勇于担学。“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他一是勤学不缀。2001年,为了不断接受新知识,43岁的李保国隐瞒了自己教授的身份,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博士生。虽身兼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的工作,但作为学生从未缺过一节课。每次放假,同学们都赶着回去,他却留下来做实验。二是诲人不倦。对学生,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科研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对农民,为了让人们听得懂、记得住,他把技术编成顺口溜、歌谣。他说:“科技致富,不能光依靠我一个人,要把农民变成我,把大家都培养成管理果树的专家。”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勤学不缀、诲人不倦是李保国成就事业的基本品质。不管在什么岗位,每个领导干部都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职能,如果不注重学习,思想上必然会出现“不信马列信鬼神”的问题,业务上必然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对党的人民的事业造成危害。(雁大群)

关键词:李保国,太行新愚公,信念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