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百姓心中
6月1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台上报告团5名成员依次上台,满含深情,用朴实的语言、切身的感受、真实的细节,讲述了这位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动人事迹。台下听众们一次次哽咽泪下,一次次掌声激荡,泪水,因心灵的触动滑落,掌声,因内心的敬仰响起。 思念的泪水为一个人流,敬仰的掌声因一个人起,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让百姓为之潸然泪下?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教授,竟让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称赞这位知识分子“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青山作证,他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一颗红心向党,一尘不染做人。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作为一名教授,师生却很少在课堂上实验室里看见他,因为他看不得百姓受穷,为了让太行山区的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35年来,他走遍了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他“放下架子、卷起袖子、躬起身子、开动脑子”,把自己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自己。为了百姓早一天脱贫,他像个“拼命三郎”,三十多年他在太行山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3亿元,实现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知识分子,对太行山区人民那种绿叶对根的情意,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打造出了“科技财神”、“太行新愚公”等党员名片。 百姓作证,他坚持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一心一意为民,一门心思干事。 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李保国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岗底村,在百姓眼里,李保国没有架子,是个“农民教授”,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手把手地教他们,从没有嫌麻烦,从没有收过他们一分钱。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在他的督促下,又请农校对全村208名果农进行培训,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为了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他操碎了心,内丘县岗底村村里有一个懒汉叫梁山林,家里一贫如洗,快四十岁了还打着光棍。李保国专门找到他家,手把手教他种苹果,拉着他同自己一起起早贪黑,整天整夜泡在果园里,现在梁山林种苹果富了,不仅娶了媳妇,还住上了楼房,开上了轿车。在岗底村,像梁山林这样彻底被李老师改变了命运的人还有很多。他自觉将个人才智无私奉献给人民,一位大学教授,就这样永久地被太行铭记、被百姓铭记、被时代铭记。 大地作证,他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新路。 他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35年来,李保国带领他的团队,打造了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葫芦峪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山区发展之路。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他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李保国走了两个多月了,但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百姓为李保国落泪,怀念他纪念他,是因为在百姓心中为他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这座丰碑上,记录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情怀,记录一个知识分子为百姓脱贫攻坚的足迹,记录了一个大地儿子对泥土的深深眷念。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你刻上心碑,历史就这么公道。(魏金改) |
关键词: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