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乞丐”亵渎爱心,行善还需擦亮双眼
导语:近日,多名乘客向地铁警方报警称,在南京地铁一号线的南京站4号口附近,常遇到两三名中青年女子以回家路费不足为由,向过往的乘客讨要零钱,希望地铁警方查实这些人是真缺钱还是以乞讨谋生。17日,警方调查公布,这些均为“职业乞丐”,且每人每日能讨得“善款”数千元。 “职业乞丐”干扰城市的生活秩序 羞辱了民众善心 应该说,职业乞丐的大量存在,不仅伤害了社会诚信风气,怂恿了好吃懒做的心态,更是羞辱了民众的善心,让今后的行善行为趋于保守,人情变得更加冷漠,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乞讨者得不到帮助,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建设。 利用别人善心获得同情,进而获取大量的物质财富,“职业乞丐”的这种做法有违道德善意。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最多也就是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审视的层面也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并没有升华到法律层面。现行的法律也没有明确对职业乞讨的规定,因此,治理“职业乞丐”势在必行。 挤兑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乞讨者 新闻中的两名女性职业乞丐长期盘踞在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站四号口附近,与地铁、火车站工作人员“打游击”,利用广大乘客的善心讨要“路费”并以此为生,每日每人能得“善款”近千元。明为要“路费”,实质上就是变相乞讨的行为。而由于对乞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相关部门的处罚力度较轻,这些职业乞丐依然会卷土重来。此类事件发生的多了,人们自然就麻木了,路遇乞丐,心里犹豫起来。本意是想帮助一下有困难的人,却唯恐落入了骗子的圈套,自己的血汗钱成为了他人不劳而获的收入。更有人直接忽略或者怒斥一通,吓退了骗子也容易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受到伤害。 我们不难看到,现代社会不少人通过努力达到了个人收入的新高,人们的生活也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不思进取,期望着不劳而获。因为身体有缺陷而无法自力更生的人尚可以理解,但许多乞丐四肢健全,相貌端正,却不愿意靠双手养活自己,“啃老族”、“职业乞丐”等等一系列名词的出现,充分说明这一类人的懒惰程度和相关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真正遇到困难的人确实需要帮助,我们也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问题在于,假乞丐已经“职业化”。 将职业乞丐好逸恶劳的风气彻底扼杀 正所谓:“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解决职业行乞难题,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条文或相关政策要对乞讨行为进行更细化、权威、全面的说明,让这种职业乞丐的不道德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公众要加大对职业乞丐的辨识度,遇到正在需要帮助的人,可报警送往政府救助站进行救助。 希望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将职业乞丐好逸恶劳的风气彻底扼杀,还社会一片清净,还公众一片真情! 仔细甄别真假乞丐,确保爱心不被骗 用理性拷问其真实性 不要轻易被“凄惨故事”打动。一般而言,越是职业乞丐越会编造“凄惨故事”,在诉说中也越会声泪俱下。有道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毕竟编造出的故事和表演出的悲痛,或多或少都会表露出虚假痕迹。只要爱心人士不急于被打动,多用理性去察言观色和追问真实,定然会发现马脚。比如,假哭不会有真悲情,假故事自然漏洞百出。一旦发现了不对劲,质疑就会让你走人。 不被“证明”迷住双眼 要学会“不见兔子不撒鹰”。职业乞丐除了会编故事会表演外,还擅长拿出各种“证明”作为障眼法。比如,医院诊断证明,政府特困证明,某组织募捐证明等。其实身份证都能造假,何况这类不带含金量的证明,有什么理由相信它?最牢稳的办法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职业乞丐不是拿危重病人说事嘛,我们不看诊断证明看患者。大凡在医院门口募捐的,患者八成会在医院,去亲眼看一下不就明白了。另外,职业乞丐不是还拿特困或授意募捐说事嘛,相信爱心人士也不会心疼那点电话费,亲自打电话到开证明机关和组织,真假也就搞明白了。 不妨请110来见证 面对真假难辨的乞丐,爱心人士又不想失去一次献爱心的机会,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是,直言告诉行乞者,你很想伸出援助之手,但有惯例要请110来见证。如果他是真乞丐不会在意这些,如果他是职业乞丐,恐怕还没等你拨通电话,他已不见了人影,这是最好的防骗术。 (据光明网、荆楚网、红网等综合) |
关键词:职业乞丐,爱心,善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