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当先 全国两会在盼望中扬帆起航
伴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中国又将迎来万众瞩目的两会。因为两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会议,其既关乎着中国未来发展,也关乎着民众自身利益。事实上,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今年的两会也的确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承载着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倒计时”的现实重任。 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就明确显示,截至2月25日网友关注度最高的前十大话题分别为: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打虎拍蝇、教育公平、住房、环境保护、司法改革、金融风险、“一带一路”。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教育公平、住房,排名靠前的尽皆与民生息息相关。可见就两会而言,其已不仅是关系宏观政策走向的会议,更是关系民生改善的会议。 比如说,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底线目标。2015年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曾制定了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伟大目标,前不久《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更已正式印发,明确了扶贫实绩考核“指挥棒”。下一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如何正向推进,相信都将成为两会讨论热点。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雾霾肆虐语境下,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绿色发展的确越来越成为共识,也必将成为两会话题。 其实,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015年两会闭幕后就曾确定20项内容作为当年的重点办理建议,包括:健全特困群体福利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代表反映比较集中、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一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也的确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还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4%,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08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近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11连涨”,330万乡村教师和130万乡村医生收入更有保障,异地就医报销结算开始“破冰”……可以说,发展红利已经越来越多地惠及到了更多的老百姓。 再往前看,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曾给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也的确兑现了这一承诺,28次国内考察17次都涉及到了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更是从1.2亿减少到了7017万,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总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好的注脚。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在强力反腐同时,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缩小收入差距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一系列措施让百姓“门好进”、“脸好看”,对社会更有“安全感”、“归属感”。可以说,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正逐步从梦想照进现实。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而今民众关注两会还是在关注自己的未来发展,他们对代表委员出席会议的过程有着更多的期待,期待着能够有着越来越多的符合民生期待的政策出台。无论是委员们参政议政还是代表们履行职责,都应把民生改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发出民生改善“好声音”,擘画民生改善新蓝图,让幸福的阳光照射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杨飞) |
关键词:全国两会,宏观政策,民生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