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热点推荐

畅通“生命通道”,120急救热线岂容“骚扰”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6-01-23 08:15: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2015年一整年,福建省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都挺忙的。15万余个电话打进120,工作人员都蛮拼的,平均每天要接428个电话。年均调度派车1.4万车次,抢救各类急危重伤病者1.2万人次。但是,在这15万余个电话里,却只有40.21%与呼救急救事件有关,近半数电话是骚扰和误拨。

  骚扰急救热线120拷问社会道德良知

  每当在大街上看到身边有急救车呼啸着一闪而过时,让人内心里都会替车上的患者捏上一把冷汗,在默默地送上祈愿的同时,也会深感120急救中心以及各大医疗机构急救人员的伟大。正是他们长年累月的辛苦奔波与付出,才把一个个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生生地“抢”了回来。还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加伟大的事业!

  然而,令人感到惊诧和不解的是,就是这么一个以拯救生命为天职的行业,竟然也会频频受到无端的故意骚扰或者误拨干扰。而若是误拨了120急救电话也就罢了,毕竟还属于无心之过,但是,对于那些故意把电话打进急救中心进行骚扰的人却是万万不可理解和原谅的,因为一个骚扰电话的占线,就极有可能让一个突发急病或者生命垂危的病人失去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的机会。这简直就是对生命的无耻践踏,更是道德良知的沦丧。

  恶意拨打120,就是侵占公共资源

  120的设置就是为了及时联系上需要救助的病人,就技术层面而言,每一个骚扰电话都可能让真正需要救助者的电话遗漏。从系统屏蔽这些人虽然可取,但毕竟并非一个长远的办法。相关部门更该思考,如何促进公共救助常识的普及,让更多人明白120也是一种公共资源,不可任由人肆意占用。而具体说来,这样一个训练,其实该从校园时开始,通过公共教育内化成公共行为规范。

  《扬子晚报》曾报道,“一个男子两个月,给120打了100多个骚扰电话”,对于此类屡屡触碰急救工作者尊严底线,多次拨打骚扰电话的人而言,可以考虑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升其违法成本。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在此基础上,应更进一步明确恶意拨打120的法律责任,各地急救指挥中心遇到此类情况,不可等闲视之,也该把线索交给相关部门,依法处理,警示后来者。

  为生命让道,确保“120”热线畅通

  提高公众认识

  提升公众对“120”急救通道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对急救工作的尊重及敬畏,才能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关于“120”急救热线的相关知识,应该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我们的网站、电视、报刊作为平台,在宣传造势上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有我们的社区,作为与公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基层部门,应当把普及急救知识及为“120”让路等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列为责任目标,并力求在这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加大对骚扰者的惩戒

  为了最大限度疏通急救通道,有必要对骚扰者进行必要的惩戒。恶意程度较轻的或初犯者,应严加批评训诫;对屡教不改者,应按规定予以治安处罚;因其骚扰造成热线阻塞导致引起后果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对恶意骚扰之人,一味的放纵只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而唯有法律,才能使之清醒。

  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要改变这种“120”频频遭遇“骚扰”的现状,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一是要加大地方急救立法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出台实施细则,尝试把恶意呼救行为录入个人信用记录系统通告社会,并由公安机关按规定进行处罚。二是要加强围绕“120”重要保障作用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恶意拨打的危害性、违法性等,理智宣泄情感,尊重“120”生命线;三是要对那些恶意拨打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严肃处理,让每一起恶意骚扰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绝不姑息手软,用法律保障“生命热线”的畅通。

  “120”急救电话具有社会公益性,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为全社会共同享有,我们都有责任加以爱护,切勿随意“骚扰”。因为,爱护“120”,就是爱护生命、爱护自己。

  (据北京晨报、郑州晚报、东北新闻网等)

关键词:120急救热线,骚扰,生命通道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