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热点推荐

“杀人保姆”是怎样炼成的,城市之困如何解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5-12-26 09:52:5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何老太的儿媳梁女士通过广州南沙一家保姆介绍所,请了个阿姨何天带到南沙区照顾70岁的何老太,请工时何天带表示,“如果做了几天老人就死了,也要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不到三天,何老太就归天了,更为离奇的是,除此一单命案,何天带交代自己从2013年6月到2014年12月做保姆期间,用这样的办法谋害了9名老人,其中7人死亡。

  后怕,让人不能深想

  悉心看护照料人者起了歹意杀心,自己花钱请来一尊死神。这或才是让公众背脊发凉的恐怖之源。一个保姆,家政服务包竟随身携带“注射器针筒和针头各17个、敌敌畏药水2瓶,毒鼠强2包,剃须刀2把等。”若真用于投毒杀人,装备堪比专业杀手。她“22堂供述,21次承认了杀害10位老人”,难怪被网友戏称“死亡保姆”。

  如她真曾“还杀过9人”,这种几乎无来由的杀人,只为拿那一月一两千块工资,确很难理解。事实已定,动机不重要了,但是否需要做司法上的精神鉴定?比如她撕毁老人存折,只因自己取不出钱,“就想大家都不要得到她的钱”?

  还让部分民意不解的是,嫌疑人自称杀人犯案十起,但检方只起诉这一起,是不是不作为?这或有些想当然。司法办案,需讲实证。此前遗体已火化,等于销毁了证据,更别说环环相扣完整证据链了。检方只能以手头现有证据提起公诉,并无不妥。

  事实清楚,择日宣判,相信会有公道。但这起“死亡保姆”案,还有让人不能深想的后怕之处。用网语说就是“细思极恐”,往深了想会恐怖至极。这起案件得以曝光,最初竟不是因杀人,而是因为财物失窃纠纷。老人脖上勒痕都未被家人发现。只是双方口角,随口一句“老人都不知是不是保姆杀的”气话破了大案。这种偶然性背后,或可推导出老人从生前到死后,某种程度的“被轻视轻忽轻慢”的晚年生存状态。

  “杀人保姆”背后的隐形“帮凶”

  保姆低端化发展以及百出的漏洞

  这名保姆做出了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样的行为固然不是普遍性的,却也具有思考的意义。在保姆连杀9人的背后,有多少不带血的刀子?

  第一把不带血的刀子:资格认证只是发个本本。保姆行业也是需要资格认证的,在从事保姆行业之前,监管部门会进行短期职业培训。但是,职业资格认证,对于这样的不起眼的行业也是轻视的。当职业认证只是发个本本的时候,这个行业也就会存在问题了。保姆不是高大尚的职业,但是保姆这个职业却需要的是道德高尚的人。那么,我们在颁发职业资格证件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对从业人员的道德、心理进行审查?又何况,很多保姆还处于游击队员的层面?

  第二把不带血的刀子:家政组织就为收取费用。这名保姆明显属于思想有问题的,而且这种极端的做法也表明她是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是不是有心理疾病都是很难说的。那么,对于保姆,作为家政组织是不是有监管的责任?既然是你介绍的保姆,就要确保保姆的个人素质,出了事情就应该负有连带责任。假如说,我们能够建立一个“监管责任倒查”的追究制度,我想家政组织就不可能沦为收钱机器。拿了提成,就要承担责任。

  第三把不带血的刀子:特殊商品处于想买就买。笔者注意到,这位保姆杀害老人的手段,多是使用安眠药、老鼠药、农药这样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应该属于特殊商品。对于安眠药来说是不能随便销售的,有一次销售的上线,还必须有医生的处方。那么,这位保姆是如何买到安眠药的?而老鼠药、农药的销售乱象更为严重,已经到了有钱就能买的程度。像这种危险商品应该实现“实名销售”,想想前不久发生的超市投毒案件,何尝不是危险商品销售乱象造成的?

  第四把不带血的刀子:老人去世总是合理想象。很多老人被害死了,可是竟然没有人去怀疑。死者的家属没有怀疑,社区部门没有怀疑,警方部门也没有怀疑。假如说,是一位年轻人突然死亡了呢?大家肯定会先怀疑其他情况。但是,老人的死亡,我们已经习惯认为,他们岁数大了,应该是老死的,应该是病死的。恰恰是这种合理想象,成了杀人的刀子,使得这个保姆连续害了9位老人。试问,如果不是这次事情败露,如果不是她自己交代了以往的案件,我们的人们还会不会发现保姆的问题?

  城市“保姆荒”或成常态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加速,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再躺在消耗农村人口红利上睡大觉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未来数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会继续推进,将有更多的农民开启城市生活。传统的乡村互助式养老育儿模式被打破,而新型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如今只有春节期间,才会出现的城市“保姆荒”,或将成为常态。

  有必要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设计出更为符合城市实际的新型互助模式,作为“保姆”制的重要补充。例如借鉴西欧国家的“时间银行”互助模式,日本的社区居民互助模式等等。既能缓解了居民身上的经济负担,也能让老人体会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如果在留住美丽乡愁的同时,还能让人们在三四线小城找到发展空间,让亲戚、邻居之间的互相扶助发挥作用,或许能解“恐怖保姆”背后的城市之困。

  城市发展不要给老人问题打上无解死结

  关于赡养老人,大道理我们听过很多,也讲了不少。百善孝为先,孝道根植于我们的传统,也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基石。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生活的至上追求除了风调雨顺,大概就是儿孙满堂、几世同堂,而“同堂”本身暗含共处尽孝的潜台词。应当说,照顾不到老人的问题出现得很晚,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发展的加快而加剧。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人的跨区域流动,二是劳动力主体的不断增加。这两点对农村的冲击最大,为了生存或者追寻更好的生活,大量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无法照料家里的老人。独居老人有时还要兼顾照料孙辈,生活苦闷无处纾解,生了病还会有拖累家人的愧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对来说,城市的情况虽没有农村恶劣,但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也是有的。子女成家立业,旧的核心家庭被打散,生活的重心也转向抚育下一代,加上双职工工作形态,很多时候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老人身上。有自理能力,老伴健在的老人或许还好,一旦失去其中之一,不但身心重挫,全家也会陷入拿老人怎么办的窘境。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以普遍的老年人处境,以及各个方面暴露的老年人问题,某种程度上,老人似乎成了社会、家庭的包袱,甚至不少老人自己也悲观地这么认为。年老似乎意味着,离开工作岗位或无法再从事劳力,脱离社会回归家庭,也不一定真的找到归宿。精神的寂寥,有时加上经济的拮据,夕阳并不无限好。这样的境况,老人们的家人未必不知道,出于无奈也好,现实所迫也罢,大多数人也就听之任之,并没有太多改变。

  客观地看,这不是我们特有的问题。现代社会打破原有家庭结构,医学发展大幅延长了人类寿命,世界各国都面临老年问题。不过,由于发展程度不一,中国的情况也有自身的独特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让老人不至沦为社会边缘人,这不仅仅是对老一代的人生一个最好的和最后的致敬,也是给未来的我们自己一个完满的终结。

  (据新华每日电讯、长江日报、华西都市报、东方网等)

关键词:保姆,老人,道德

责任编辑:孙向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