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哪儿来的?治理比“掐架成因”更重要
导语:笼罩华北的大范围重度雾霾刚走,预测新一轮雾霾又将来袭。关于雾霾是怎么来的,有关方面和专家竟莫衷一是。缺乏权威科学的说法,加重着公众的疑虑,也损害着相关方面的公信。 雾霾成因说法不该相互“打架” 面对雾霾,公众急切需要权威的说法,也急切想知道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科学的措施来应对。在雾霾成因应该由谁来发布没有明确的前提下,谁都急急忙忙站出来说话,其中不排除一些部门极力撇清与自己行业关系的动机。 把脉雾霾成因,是治霾的重要前提。各个地方、各个季节,其雾霾成因也可能不同,为此,追寻雾霾的成因,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难题。但越是如此,越需要相关各方加强统筹,相互协作,合力研究,共克难关。关于雾霾成因的分析,须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不宜轻易下结论,尤其要避免相互“打架”的现象存在。 治霾不能只打“嘴仗” 把脉雾霾成因,是治霾的重要前提,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追责。而治霾是涉及人类健康甚至是生存环境的大事。说穿了,不想让治霾在自己身上“动刀”,就是怕花钱和少赚钱。这种想法其实是很愚蠢和不计后果的。说的通俗一点,赚钱是为了什么?无非是过上好日子。那么,一旦连必须的生存环境都在日益恶化,就遑论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在这一点上,很会赚钱的马云就意识到,“今天,我们不应该再争论谁对谁错,谁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今天,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分享。如果地球病了,没有人会健康。” 把脉雾霾成因是为了有效治霾,这已经不是让城市更美好的更上一层楼,而是维护最起码的生活乃至生存环境。新一轮雾霾又将来袭,连那么有钱的马云都“希望自己真的是外星人,可以逃回我的星球”,谁还有理由觉得“赚钱”比“活命”还重要?治霾是一场躲不过去的硬仗,环境问题是人为的,所以必须由我们自己来解决,而不能在一场场嘴仗中相互推诿、听天由命。(知风) 治霾还需“下猛药” 需舍弃小利益格局 貌似各方说的都在理,但是,普通公众更为关心的是,致霾原因到底是什么?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治霾?关系到国家大把大把的治霾专项资金使用效能如何?更关系到普通公众如何能够自由的呼吸。 不可否认,一个地方的雾霾成因,并非是单纯的,既有输入性的,也有本地形成的,即便是本地的,也会有季节、天气等因素,不同因素作用大小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当观测方法、标准和发布主体不统一的情况下,雾霾成因,就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了,我们也真的就成了“只缘身在雾霾中”了。治霾的需求强烈而迫切,我们需要的不是叹息,不是迷茫,我们需要的是清晰的分析,有力的举措,坚定的目标路线图能够得以落实。 雾霾之下,我们没有离开的资本,即便是富商巨贾。马云吐嘈说,“雾霾出现的时候,真希望自己是外星人回到火星上去”,但这只是吐嘈而已。我们还需要回到现实中,用心去面对,用办法去解决。 我们仍然要回到现实。治霾,需要明确一个责任部门牵头。就像早些年的污水治理,就像是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不能“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结果是政策的效力被瓦解,靶子打偏了,箭射乱了,气力也消耗了不少。雾霾锁城频光顾,治霾遥遥无期?公众的心声,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懂。(张立) 打一场驱除雾霾的联合战 出现重度雾霾等环境污染极端情形,确实需要探究成因,但这个探究成因不是为了探究孰是孰非,而是为了查找雾霾成因和根源,采取措施进行源头堵塞预防。实事求是地说,雾霾成形绝非一时果,其形成不仅与工业生产中落后的高污染生产方式有关,也与现代工业文明产品的衍生废物废气排放有关,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不节能不环保有关,机动车排放、燃煤和工业生产甚至是个体居民的厨房做饭,都会成为滋生雾霾的帮凶。而身处地球村,每个人的行为和每个国家、地区的生产生活行为更会演化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雾霾的元凶。因而,雾霾的成形,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环保化和节能化,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倡导和践行节能环保文明生活生产方式,雾霾将成为头疼的鬼魅而难以绝迹。既然如此,那么有关部门何必在雾霾成因上喋喋不休地“掐架”呢?这样的“掐架”不仅会削弱力量去集中精力治霾祛霾,而且还会因掐架而干扰民众对雾霾的治理决心和信心,如果“成因掐架”的结果成为混淆民众认识和行为的焦虑与不安乃至是迷惑,这不仅让“掐架”变得无聊至极,更会让“掐架”成为又一个雾霾肆虐的帮凶。 事实上,有关职能部门之所以为雾霾成因而“掐架”,说白了就是想把雾霾的成因归咎于其他部门,而趁机洗白自己,显示自己不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在导致和治理雾霾中没有失职失责而已,但雾霾面前丢丢不休地争论与此而不是去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理和祛除雾霾,这样的举动恐怕只能是一种荒唐和回避,而了无实际意义。 雾霾面前,治理比“掐架成因”更重要,与其喋喋不休地“掐架成因”,不如在审视自己的基础上,去发挥职能作用,打一场驱除雾霾的联合战,这比那种“成因掐架”要务实得多,也负责任得多。(许朝军) (据新华网、大河网、红网等) |
关键词:雾霾,成因,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