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即兴发言

“地铁哺乳”尴尬折射公共服务缺失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5-12-01 08:25: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11月28日,微博@北京往事网站转发妇女在北京地铁内哺乳婴儿的曝光帖,并称哺乳为裸露性器官,称涉事妇女把北京地铁当了“村里的公交”,引发了网友声讨。随后,该公益官微于29日凌晨发布致歉声明。

  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地铁哺乳”

  别打错靶子

  诚如有网友所称,年轻妈妈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当众喂奶。有当众哺乳的妈妈坦承:孩子哭个不停,如果不是因为心疼孩子,我也不希望被人窥见自己的隐私和身体啊。因此,那个网友如果有起码的慈悲情怀,如果懂得将心比心,如果有一点爱心的话,也不会理直气壮地道德审判哺乳妈妈了。

  当然,对这个网友和@北京往事网站如果止于对骂,同样狭隘。此事的真问题在于,一些人碰到当众哺乳,为何第一时间指责哺乳的妈妈,而不是质疑地铁部门不设置哺乳区?

  当众哺乳确实不够文雅,也一直备受争议。但是,除了提醒哺乳妈妈更注意形象、适当自我保护之外,更需探讨如何构建足够量的哺乳区,既避免哺乳妈妈尴尬,也避免围观者尴尬。曾有报道称,美国38个州出台相关法律,保护妇女在餐馆、商店和其他公共场所哺乳孩子的权利。就此而言,我们即便不能尊重妇女当众哺乳的权利,也不能将矛头对准她们,而更应该追问,碰到孩子突然哭闹,究竟该在哪里哺乳?(王石川)

  别止于个案化争论

  平心而论,涉事微博因疏于周全考虑,而被置于舆情“烤架”,本也是个个案,但如果跳出个案,借此展开一场让全社会更加重视“关爱哺乳期妇女”的公益热议和讨论,或许意义良多。

  应看到,随着“全面二孩”时代来临,专家预测明后两年我国将迎来出生人口增长高峰,这也预示着,社会对母婴哺乳室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大。但就国内而言,即便是首善之地的北京,有记者探访多个公众场所发现,不少商场和火车站内的母婴室条件简陋卫生较差,或私密性不够,部分医院的母婴室甚至被家长用来当“儿童临时厕所”,而11家市属公园除北京动物园外,均还没有设立单独的母婴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地铁哺乳”,自然也宜多来说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法国,有公厕的地方几乎都能找到母婴室,比如商业中心、旅馆、图书馆、医院、火车站、机场等,如公交车上通常就有为哺乳期妈妈设置的专座,拉上帘子就能形成隐私空间……尽管在地铁内设母婴室或许还需条件,但如果我们的公共场所多具备些“母婴室”之类空间,“露天”哺乳的尴尬也能少些、更少些。(司马童)

  折射公共服务缺失

  实际上,国外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已相当普及,比如加拿大各商家都会预备一个房间作为母婴室,几乎所有的女性公共洗手间里都配备了专门给婴儿换尿布的凹槽大平台;而英国母婴室则配有防滑地面,且有温控及更加柔和的照明……笔者一位定居日本的友人带着孩子回国探亲,最感不便的就是一旦走出家门,在公共场所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在这方面,我国理应尽快跟国际接轨,让中国妈妈们尽早享受到随时哺乳的便利。除了强制规划、公共财政投入外,商场、企业也应认识到自建母婴室的好处:商场提升了购物环境不说,销售母婴室内的广告或许还有利可图;而企业建母婴室,让女性员工更轻松地平衡抚养与工作,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忠诚度大有裨益。

  眼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未解,生育政策的放松还暂未获得预计的理想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母婴室、改善育儿环境无疑是提升社会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但在公共场所为女性哺乳开辟舒适的私密空间,还应有超越功利之外的考虑——对妇女、儿童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在人性化的公共服务上,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张涨)

  争议背后的文明情怀与关切

  作为旁观者,即便不赞成母亲“地铁哺乳”,也应该恪守一定的边界。用恶意的心理揣测,以不洁的眼光打量,躲在一旁偷拍,还发到网上晾晒,这哪里是文明人的做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也完全可以善意地提醒,或者借助公共媒体进行善意讨论,或者现场旁观者围成一个半圆,集体转过身,给哺乳母亲和婴儿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空间。相对于偷拍和傲慢的说教,这些都更能体现文明的情怀与关切。至于有人评价说,这是大城市的地铁,“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这种傲慢和偏见,早就该抛到垃圾堆里去了。

  对于引发批评质疑的微博,该公益组织表示只是转发,不代表一个其官方微博的态度。就事论事讲,“地铁哺乳”及公共场所哺乳是不是就可以全无忌讳,是不是可以有更妥当完善的措施,并不是不能讨论。这样的讨论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文明,起码应当有三种视角:第一是地铁的文明,即地铁能不能像郑州那辆公交车那样,为需要哺乳的母亲提供相对私密的空间;第二是公众的文明,即周围的人该以什么眼光看待和对待;第三才是母亲的文明,可以提醒新晋妈妈学一些“公共场合喂奶遮挡妙招”,避免外出喂奶的尴尬。

  “地铁哺乳”引发的争议和质疑,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与个人行为之间的互动与纠结,也反映了公众总体上对女性权益保障的鲜明态度。

  (据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广州日报等)

关键词:地铁哺乳,文明,公共设施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