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长城时评>>时事快评

车改别留“后遗症”

来源:长城网 作者:汪金友 2015-11-17 08:17:1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汪金友

  备受关注的公车改革,现在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目前,29个省份已上报车改方案,其中27个省份已经得到批复。根据已经批复的27个省份统计,车改的公务人员涉及772.9万人,改革前公车总数是163.3万辆,取消73.9万辆,压减比例达到45.22%。(11月13日《新京报》)

  2014年7月,国家出台公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同时,公车改革也列出了时间表: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

  现在距离2015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有29个省份上报了车改方案,其中27个省份得到批复并付诸实施。这说明,这项直接关系国家机关效率、成本和形象的重大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

  但看了上面一组数字和一些地方的落实情况,又不免让人担心,这种“齐步走”和“一刀切”式的改革,会不会留下一些后遗症?

  其一,会不会有人一边领车补,一边用公车?已经批复的27个省份,共有公车163.3万辆。通过改革,取消了73.9万辆,依然保留89.4万辆。如果按一人一辆计算,还有89.4万人仍有公车;如果按两人一辆计算,还有178.8万人还有公车可用。这些仍然在用公车的公务人员,是不是也给他们发了公车补贴?如果发了,那可是极大的浪费和不公平。

  其二,是不是以前基本不用公车的人,也发了车补?这个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车改的规定很明确,车补是按职务和级别发放,人手一份,谁也不少。但在很多机关单位,以前使用公车的情况是有很大区别的。根据岗位和工作的需要,有的人几乎天天都要用车。也有的人,几个月也不外出一次,所以几乎没有用过公车。但发车补的时候,他们领的却一点都不少。

  其三,会不会有人因为舍不得花钱,而减少下乡和外出?以前到基层办事和调研,坐的都是公车。而现在,只要一动,就得掏自己的腰包。打出租,太贵;坐公交,太累;开私家车,又磨损又加油。已经进了自己口袋的钞票,谁愿意为公事再往外掏?所以算来算去,有些人可能为了节省开支,能不下乡就不下乡,能不开会就不开会,能不调研就不调研,能不办事就不办事。听一些基层的同志讲,自从有了“八项规定”和车改以后,上边下来的人少了三分之二。过去一天来两三拨,现在两三天也不来一拨。

  报道中说,公车改革实现的节支效果比预期好。其中中央国家机关车改节支率达到10.5%,地方已经批复的27个省区市平均节支率在7.78%。而有一个账我们不能不算,过去花的那些钱,是都用在了车上。即便有一些公车私用,但大部分还是用在了工作消耗。而车改之后,大部分的钱都变成了个人待遇。不是用在车上,而是用在了生活改善上。

  实行公车改革,不能以降低工作效率为代价。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把车补的钱,真正用在工作用车上。为此有人建议,每个公务人员的用车补贴,都应该专款专用。可以建立个人账户,用车则补,不用车则不补。而且为什么用车,用了多少车,都应该有个明确记录。要不然,领了钱,却不干事或少干事,那就违背了车改的初衷。

关键词:公车改革,补贴,节支率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