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题难倒博士”击中应试教育痛点
导语:被一年级数学题难倒的不乏研究生、大学教授,可没想到的是,孩子连续一周哭闹着不肯上学,在妈妈追问下才哭着说出原因:“数学不会,不想上学!”杭州一位医学博士平时带的是研究生,近日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翻了孩子的课堂练习,我真想说:孩子,你比你妈强多了!你的那些题目,为娘也不会做。 早已见怪不怪 一年级小学数学题难倒了博士妈妈,难度可见一斑。也许有人会问,医学博士的数学成绩就一定好吗?但是,当普通成年人的思维都无法面对的小学题目,恐怕超越了正常心智与年龄所能接受的范围。 既然之前有的小学题难倒教授,今天再次出现小学题难倒博士妈,已经是见怪不怪,不值得稀奇了。但这样的情况是好还是坏,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答案。毕竟,“小马拉大车”、求怪求难的数学题看似是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与逻辑能力,但并不是明智之举。 击中应试教育痛点 精英教育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 很显然,考倒医学博士的一年级数学题至少折射两方面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精英教育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贯彻教育的全链条,否则,一年级就摆出所谓的“聪明题”有何必要?另外,学前教育,课外加课的歪风有禁不止,愈演愈烈。于家长而言,再苦不能苦孩子,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良苦用心纵然能理解,何以学校也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实在是令人十分忧心!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孩子踏入学校教育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孩子自信心、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用所谓的难题、“聪明题”来考察孩子的智商和成绩,对于学前教育不足、课外积累有限的孩子而言,不啻为当头一棒,打击孩子的学习自信力之余,恐怕也会整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损毁整个人生,这恐怕是医学博士母亲最大的担忧,也是如此“聪明题”的最大功效了。 细想之下,出现如此高难度的小学题目绝非偶然,也不仅仅出现在杭州这女医学博士的一家,缘由恐怕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很多学前儿童都上过私塾或学前培训机构,提前学习课程文化知识,使得不少儿童有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积累;其二,虽上级部门三令五申,但应试教育的学校教育本质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转,有的学校甚至阴奉阳违,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外在装饰,本质上以抓成绩、提高升学率为根本目标,并经常以此为炫耀。最后是现行的升学模式和考试制度未得到根本的革新,为好成绩、好学校、好未来,学校、家庭目标一致,上下齐心,致使学习、考试难度系数“水涨船高”,小学考初中知识,初中考高中知识,以至于大学知识都算正常了。 过早拔高的数学教育也是“伤仲永” 首先,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和知识掌握量不同,低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在一年级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为时过早。虽然现在家庭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是普遍现象,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孩子在入学前都已经熟练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一年级就将“聪明题”列入教学内容和训练,孩子不会做的同时,很容易就此打消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也要考虑学习的自身情况和年龄问题,否则这样的锻炼无异于揠苗助长。 其次,低年级的数学教育应以兴趣培养为主,考试教育为辅,这样才会调动起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一年级学生还处于童年贪玩阶段,想让他们学好数学首先要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所以应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如果一味填鸭教育,不只是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更让孩子认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考试,疲惫感、厌学心理必然会成为孩子未来成长的障碍。 最后,数学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历经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小学一年级就有如此高难度的“聪明题”,这些还在掰手指头查数的孩子必然无法应对,还要揣测出题意图才能解决的问题,是不是太难为孩子们了?一年级数学老师还说:“遇上数学这类题,孩子们可以慢慢来,但不要因噎废食,要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数学不可能永远都是简单的加加减减。”话本没错,不会走的孩子,不可能会跑,但做不做这类题和能不能告别加加减减没有必然联系,何况还是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笔者小时候就没有做过这类题,长大后加加减减不是问题,还会积分微积分呢!过早传授给孩子有限的知识,不如让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很快乐的事,对孩子更有益。 教育内容与时代对接中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多为孩子未来考虑一下,不应该让孩子的童年学习生活背负过多的压力。让孩子喜欢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孩子才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的精彩,否则读死书的孩子未来考试成绩再出色,只能是考试机器,对社会和自己未来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曝露出当下教育软肋 近些年来,小学生作业频出难题、怪题、奇葩题,让身为研究生、教授的家长们叹为观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说这是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不够严谨。我以为,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当然还与老师不够认真、责任心不强有关。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出了问题。 不容否认,我们当下对孩子们的教育从社会、家庭、学校都在采取“超前式教育”模式。所谓的“胎教”且不说,从孩子哇哇学语开始,一些家长就教孩子数数、学拼音,或是背古诗词、儿歌等等;上幼儿园了,大都选择所谓的“双语”幼儿园,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小学,一年级开始,不再是我等小时候学的“人、口、手”“1、2、3”了,起步就是大段大段的课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填空等等都出来了,平时里,各种培优更是让孩子说:“爸爸,我比你上班累多了”。 都说教育是很有规律性的,必须遵重教育规律,必须遵重孩子的学习规律。但当下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似乎正在走一条不遵重教育规律和孩子们学习规律的路子,采取的方式是超前、冒进。而这条路子能够如此走下去,关键在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在发挥作用。而“超前教育”,难倒博士妈妈的数学题,笑倒网友的奇葩数学题,都是这种教育模式下的产物。 不要当笑话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仅教学过程中要讲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也应讲科学,课程与受教育者的身份、年龄也应符合科学。小学低年级数学,不是简单的认数、记数、算术,名义上是开发学生智力,实际上却大伤孩子的脑筋,这科学吗?如果什么都“从娃娃抓起”,一古脑儿地往孩子大脑里塞,很可能出现不科学的结果。数学逻辑性强,刚入学的孩子感觉数学太难,尤其是结合实际运用就更难,应引起教育专家的重视。 换个角度看,对现行的数学教学,成人的思路也不应贯穿其中,应结合同龄孩子的生活和认知特点。比如,教材应用简单的话语把道理说清楚,算术题不要设置过多关卡,抽象的运算和学生生活要有联系;老师出题不要追求深奥,应有前提或背景,不要以为孩子或成人不会做,出题者就有学问。上面分苹果的答案,是把最后一个苹果放篮子里给最后一个小朋友。如果没有“篮子”这只“拦路虎”,小学生们或许会轻松许多。 (据钱江晚报、红网、东北新闻网、南海网等) |
关键词:小学题,博士,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