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暴利驱动美容业亟待规范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廖海金 2015-10-31 08:04: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解决医疗整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自律双管齐下,从法律、制度层面彻底肃清行业发展乱象

  由于不用开刀做手术,全靠往脸上打针,微整形近年来颇受一些爱美人群的追捧。有业内人士透露,当前美容业的医生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市面上有不少美容产品是“三无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风险。专家建议,人们在做微整形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选择有医疗资质的医生,使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注册的仪器和产品(10月29日《经济日报》)。

  毋庸置疑,医疗整容业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拥有超过300万家美容门店,其中40%左右属于医疗美容范畴,但仅有不足10%的美容机构拥有医疗实力。而拥有医疗美容从业资质的机构更是少之又少,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无证行医、跨专业行医、广告虚夸等现象大量存在。加之监管乏力,整容引发的纠纷不时发生。

  一方面,由于整容业容易产生暴利,吸引了不少不懂医术的人来投资整形美容,致使一些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室被承包,变成了私人性质的经营机构。在利益至上思想支配下,整容业变成了“毁容业”,而一些民营医疗机构,胆子更大,只要能赚钱,敢把病人当“小白鼠”,缺乏对生命起码的尊重和敬畏感。

  另一方面,一些民营整形美容机构为了获得短期效益,大量投放夸大其词的虚假广告。主要表现在对医生、专家的过度包装,对整形美容项目效果的过度渲染,以及对仪器设备功效的夸大宣传方面。再者,消费者非理性整容,某种程度也助推了整形美容业的乱象。

  更为重要的是,整容医生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资质认定过于宽松,缺乏权威的评估认定。在国外,整容资格认定由医学会承担,由相关学科的专家联合进行评估。可在国内,卫生行政部门取代了医学会的作用。在监管时,医学会形同虚设。由于相关审批不严格,不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入该行业,加大了行业的安全风险。

  实际上,为了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促进医疗美容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原卫生部早在2002年就实施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对美容医疗机构的设置登记、执业人员资格、执业规则等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原卫生部在2002年对1994年制定的美容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进行了修订,规范了美容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2009年,原卫生部又制定下发了《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将医疗美容技术进行分级管理,明确了各类别医疗机构可以实施的美容技术范围。

  尽管如此,解决医疗整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监管和自律双管齐下,从法律、制度层面彻底肃清行业发展乱象。一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现状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整形美容行业发展规划纲要》。二是要完善和落实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统一行业技术操作方法和程序,推动和规范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有必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硬性约束和规范整形美容业。当务之急是,要把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落到实处。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行业监管工作。借鉴国外经验,引入第三方医学会,对医疗整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把关,让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进入整形美容行业。四是充分利用现有医药资源,加大整形美容的人才培养和产品的开发力度。此外,还要对整形美容广告进行“整容”。凡是夸大其词和名不副实的整容广告,工商部门要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关键词:整容,爱美,医疗

责任编辑:李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