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

“男德班”遇冷 男人对“好父亲”不感兴趣吗?

来源: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15-10-10 07:08: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导语:今年国庆,全国首个“男德班”在京开班,与全国各地“女德班”遍地开花的火爆场景不同,“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的“男德班”自始至终却响应者寥寥,仅有两个学员主动报名,开课时的十余名学员都是主办方的老朋友。

  国内首个“男德班”仅两人报名 下一期难以为继

  去年,借“国学”之名、为女性“正德”、以传销布局渗透到全国各地的“女德班”一经曝光,其所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惊人主张,引发舆论轩然大波。今年国庆,全国首个“男德班”在京开班,与全国各地“女德班”遍地开花的火爆场景不同,“学做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的“男德班”自始至终却响应者寥寥。

  “不要男德要女德,男德班就是要颠覆传统性别,培养全新的好男人、好伴侣、好父亲!”想出男德班这个口号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著名的性学研究者方刚。聊起首届“男德班”招生波折,方刚既委屈又欣慰,“这班最终启动了,虽然学员只有十来个,且多数都是自己的老朋友——白丝带志愿者。”

  翻看学员名单,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这次“男德班”大多数都是“白丝带”在地方站的负责人或志愿者,真正报名的社会人士仅两位。来自北京的学员小王告诉记者,他目前就职于某IT公司,平时也会关注女性权利领域,这一类书也都看过,很认同。

  “男德班”遇冷,尴尬了谁?

  理念可期 方式存疑

  按照创办者的意图,之所以将“好伴侣好父亲男性成长小组”命名为“男德班”,是出于对此前“女德班”的反讽和宣传策略的考量。不可否认,借助于此前“女德班”的眼球效应,“男德班”的称谓的确能够产生对比效果,提高辨识度,引发更多的社会关注。但这种关注效应,是否必定是正向的却存在疑问。比如,“女德班”现在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负面形象,加之其本身就带有传统性别观念中的糟粕,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性别平等、独立人格等理念存有隔阂,“男德班”不但难以对之产生反讽,而更很可能让自身一同被“污名化”,加剧外界的抵触心理。

  有必要看到,无论是“女德班”还是“男德班”,其所使用的话语体系,都与其本身所强调的现代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一来,仅仅通过特定的“培训班”形式来传播,是否就已窄化了性别平等观念的普适意义?二来,既然其初衷是为了“唤醒”男性角色的反省精神,又何必再以“男德”这样的陈旧语言来概括其内涵?所以,“男德班”固然有着一般新事物、新观念被接受所需要的过程,但其遇冷,是否也反映出当下我们在倡导社会性别平等观念时仍旧存在着方式和观念上的误区?毕竟,任何一种新观念要让社会所接受,恰当的传播方式显得极为重要。(朱昌俊)

  凸显女性权利孱弱

  当今社会,男女平等理念被广泛传播,男尊女卑的错位观念被否定和拒斥。不过,即便女性权利和地位不断得到改观的当下,某些当今社会所摒弃的观念,却依然具有生存的土壤。“男德班”的遇冷,正是上述传统理念依然存在的一个缩影,在大部分男性看来,依然秉持“大丈夫”的思维。应该说,“男德班”的举办,其正面价值正是在于,提升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强化男性在家庭中的责任承担,从而男女平等的根本目标。

  女性权利依然孱弱的现实下,“男德课”不会成为香饽饽,遭受男性的冷落只会成为必然。由此,纠偏错误认识,回归平等本义,实现男女权利的对等,恐怕要比开设“男德课”更加紧迫和必须。(刘建国)

  “男德”难靠培训班速成提升

  评价一个男人是不是“好男人”,可以从妻子、子女和父母三个维度评判,即:好伴侣,好父亲,好儿子。而这三个好,又可以用责任、爱心和孝心三个词归纳。这三个词既有道德层面的,也有心灵修养层面的,很难靠几天的课程就能速成提高“男性道德”水平。

  梳理“男德班”的课程,主要有《认识并挑战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汉气概”的伤害》《做家务和照顾家人的能力》《婴幼儿护理技术》《家庭暴力成因及干预》《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艺术》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有些是实际操作层面的,有些是个人修养和社会认知方面的,前者可以通过学习迅速提高,而后者特别是好男人的三个核心词“责任、爱心和孝心”,很难指望培训班就能迅速提高养成。

  责任感体现着担当和奉献精神,需要文化习得和教育感化才能养成。试想,特别缺乏责任感的男人,几堂课就能让他脱胎换骨?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有德”。然而指望通过培训班就能提高男德女德,无疑有些异想天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男德和女德,归根结底还得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化乃至文明程度的提高。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教化和文明感化,才能使男女都能自觉识别自己的性别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从而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桂全宝)

  不如具备平等意识的公民道德

  对于“男德班”的“冷”而言,没有必要过度解读、上纲上线。在一个法治社会,男德也好,女德也罢,本身便有点“畸形”,动辄区分对待,似乎也暗含着某种不平等的意味。什么男德女德,似乎都不如具备平等意识的公民道德。就现实生活而言,有共性但也有多样性。这就是说,对男人和女人来说,从来都没有一套固定的道德标准,而是每个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罢了,男主外还是女主外,只要协商好,都不无不妥之处。

  当然,不同的标准与道德要求,都应充分遵循自愿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男德女德说穿了还是要平等。要做到这,一方面,自然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另一方面,自然是通过法律的保障,来确保男女在就业、生活、保障等各方面的平等,不能在制度设置本身,就有歧视某种性别的嫌疑。审视“男德班”的落脚点,应是在营造男女平等的现实上不遗余力。

  (据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郑州晚报、千龙网等)

关键词:男德班,遇冷,好父亲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