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以何种姿势围观“研究生卖凉皮”
世界500强的外企部门主管,年薪20余万元,出差只坐飞机,酒店只住五星级。但为了创业,今年5月,27岁的庄栋决定辞职,离开上海。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他重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名叫“金水路”的巷口,开始了新生活——卖凉皮。(9月24日《华商报》) 一边是年薪20余万的外企部门主管,一边是再普通不过的凉皮摊主。两种职业的反差之大,足以令人惊诧。毕竟,人们很难将名校毕业研究生与小摊小贩联系起来。这也是庄栋父母极力反对的缘由。但在另一方面,于当前“大众创业”的社会背景下,庄栋又很容易被视为一个放低身段、务实的青年创业典范。 要知道,不仅选择哪一种职业规划纯粹是个人的自由,其是否合理也只能完全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评判才能确保不失真。需要看到的是,像这样的跨行创业在今天仍是一件在观念上冒险的事,它与传统社会理念的冲突不容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当前不利于激发创业、创新热情的社会环境仍就真实存在。 在支持者看来,这样的创业故事为“大众创业”时代树立了积极的榜样。但在肯定这一创业决心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度夸大这类创业励志故事的可复制性。值得玩味的一个数据是,此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最流行的并非科技、金融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技术含量项目,而是“送外卖”。那么,这样的创业潮流之中,有多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又具备多大的含金量,值得审视。 其实庄栋的例子并不具备太多的借鉴价值,比如家庭负担小,其亲戚中有人在从事凉皮生意,已经研制出了自己的凉皮配方,其弟弟曾在多家世界级快餐连锁企业担任管理工作,有相关经验,且店铺也仅仅是他全部创业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若无视这些客观条件,而贸然“复制”,显然不智。再说,庄栋的创业的成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可以预见,随着创业环境的优化和社会宽容度的提升,像庄栋这样的创业故事还会继续上演,时代也确实需要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来激励。但对于创业故事的解读和围观还需冷静与理性,一味点赞和一味否定都容易带来负面性的社会后果。在这个意义上,相较于创业“奇迹”,那些创业失败的案例或更应该值得剖析。(朱昌俊) |
关键词:卖凉皮,大学生,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