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家风”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要注重家风建设,字字珠玑,直击心灵,让我不禁追问:家风是什么? 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又称“门风”,是在祖辈或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自然形成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对家风的培育,并留下《诫子书》《钱氏家训》等家风传承文本,大多朴实深刻,告诫后辈为人所应肩负的使命,处世所应遵循的操守,含伦理教化之意。一般来说,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伦理。家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良好的家风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对每个家庭和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家风是什么?对个人而言,家风就是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要涂成什么样的图案和色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如何言传身教、儿女如何上行下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自觉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的价值取向变得世俗和功利,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思想蔓延,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坏的负影响。其实,一个人良好的德行,都是始于良好家风的熏陶和影响,这好比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家风是什么?对家庭而言,家风就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也就谈不上家庭和睦和谐。过去,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强调慎终追远,教化后人。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都烙有家风的印记,而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就拿我母亲来说,她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常常对我说,“干啥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别毛手毛脚的,到啥时候‘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这其中的道理,着实让我学会了踏实做事、老实做人,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声的力量,是一种经过时间积淀而成的精神尺度。 家风是什么?对社会而言,家风就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力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而家风恰恰是社会道德在家庭中的反映,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钱氏家训》中“社会”章强调,“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这样的家训家风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家风的形成离不开家教,正如曾国藩《与弟书》中所说,“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家教”成了课外辅导的主要形式,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们必须明白,家风的教化、传承,并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家风与社会风气相通互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就是和谐的。 家风是什么?对国家而言,家风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着家国一体的文脉,“家是最小国,国有千万家”,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历史上,优良家风推动社会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曾子杀彘等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承载着国人那份厚重的家国情怀,成为千古美谈,在无形中涵养的正是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的力量。反观当今社会,一些人是非颠倒、纸醉金迷、目无法纪、贪污腐败,种种行为表现出优良家风家教的缺失,最终只会堕落衰败。我们要知道,家风起自家庭、立足于家庭,其作用可以对社会的进步、人性的升华、民族的凝聚、文明的拓展,都产生巨大而深刻影响的。我们相信,好家风蔚然成风,好国风就会水到渠成,“国泰民安”才会更有分量。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而家风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这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具借鉴意义。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我们要以家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不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刘凤敏) |
关键词:家风,文化,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