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廉价救命药断供尴尬亟须制度化解

来源: 长沙晚报 作者: 屈金轶 2015-09-16 09:01:1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不久前,浙江杭州萧山区一位出生不到8个月的婴儿患上痉挛症,急需使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但不仅医院无药,在网上发出求助信息后,许多医学界人士帮助查找,依旧难觅踪迹。最后终于在上海找到此药。这种定价7.8元一盒的药物,在网上曾炒到4000多元。(9月15日《北京晨报》)

  近些年来,类似ACTH的廉价救命药“一药难求”的新闻屡见报端。比如自2011年起,先后出现过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心脏急救药“西地兰”、治疗甲亢的“他巴唑”、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药物“丙种球蛋白”等经典救命药喊缺的状况,且每一年都不曾间断过。特别自今年7月以来,不断有福建、河南、河北、上海等省市的网友发帖寻找“放线菌素D”,甚至有医学专家也加入“寻药大军”。显然,廉价救命药紧缺甚至断供,已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社会问题。

  安全、有效、价廉是廉价救命药的显著特征。按照市场经济正常逻辑,这种集“价廉与物美”于一身的廉价救命药,理应获得患者与市场的青睐。然而,在现实中,除患者外,一些生产厂商、分销商、医院、医生都对其持“横眉冷对”的态度,原因何在?归结起来,就在于“利益”二字。以ACTH为例,ACTH一盒只卖7.8元,利润只有2%,再加上需求量很少,很多厂商不愿生产,一些分销商也不愿进货。此外,受长期以来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影响,一些医院与医生宁愿选择采购与使用昂贵的替代药,而将廉价救命药弃之不顾。这不仅给百姓求医带来诸多不便,使其极易陷入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困境,更严峻的是,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事实上,廉价救命药断供现象亟待急救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公开呼吁,我国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减少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理应得到重视与解决。必须指出的是,为了化解廉价救命药断供现象层出不穷的尴尬,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持续发力地把脉医治。比如,继2014年国家卫计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允许药企依据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后,2015年又加大了力度,自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这样,让药价遵循市场规律回归市场价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企生产廉价救命药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作为一种关乎民众生命健康与安全的特殊商品,廉价救命药决非可以等同于“可有可无”的日常生活用品。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竞争主体的药企、分销商、医院,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天平上,出于经济理性,也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倾向于前者。因此,让廉价救命药不再上演断供乱剧,既不能仅仅依靠药企、分销商、医院相关单位的道德与良心,也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进行调控,还应进一步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与保障责任,特别是应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比如参考储备粮做法,以省为单位或以病种为单位,建立廉价救命药的储备与保障制度。唯有打出组合拳,方能从根本上保障经典廉价救命药无短缺之虞。(屈金轶)

关键词:廉价救命药,市场经济,利益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