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家访还不能完全取消
微信、QQ群、校讯通等便捷的通信方式日益成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师生之间沟通的主要渠道。学校的每个班级或不同年级群体会自发建立QQ群和微信群,作为家长与老师沟通和联系的平台。新型社交关系的出现,让传统实地走访的家访形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隔空”的沟通与交流。(《南方日报》9月10日) 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主要渠道在以前,主要是靠教师家访或家长来校,现在交流渠道多元化了。校讯通、微信、QQ群……便捷的移动端通信方式逐渐替代家访,成了家长和学校之间沟通的主要渠道。家访少了,是否意味着师生关系疏远了?这未必,相反,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反而更多了——有些情况可以随时反馈,而家长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更何况有图有真相。孩子怎么样,可以用照片来反映。 实地家访少了,线上联系多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没必要一定要留恋以前的实地家访,毕竟现在的联系方式不仅多元化,而且更加即时、高效,互动性也极强,这是传统的实地家访所未必能达到的。毕竟,实地家访对于老师来说,负担不轻且受到时间和距离的限制。现在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与家长的沟通,倾向于更多地选择“电话访”和“网络访”,有调查表明,曾经进行过家访的老师仅占40%,其中受访的中学老师中仅23%表示进行过家访。而教师进行家访,一般情况下得选在下班时间或周末,可这个时间段也未必能够碰到家长。笔者曾经想到所带的一个学生家做家访,和家长约了四次都没约上,因为对方实在太忙,最终只能作罢。由于对隐私的日益看重,一些家长也并不喜欢老师来家里。距离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在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是就近入学,教师也不是恰好就住在学校附近,这更增加了实地家访的难度。 任何一种沟通方式都固有其优点与局限性。比如,微信虽然能通过语音、图片等多样化方式实现沟通,但也存在不能更深入了解的局限性,在表达情感上和涉猎的宽广度上都有限制;更主要的,是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学生在家里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教育效果。 同理,实地家访有其自身的局恨性,不过,也有它的显著优点,比如能够更形象更具体且面对面地与家长交谈,也能够让谈话更深入、更密切。笔者有名学生,平时表现得很优秀,突然之间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成绩急速下降,而打电话给其家长,家长却显得不耐烦,发微信也不回,更不愿意多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实地家访,通过面对面的接触,终于做通了家长的工作,原来是夫妻正闹离婚。后来,这对夫妻和好,这孩子也变得和以前一样阳光了。家访帮助一对夫妻修复了关系,也算是意想不到的成果。 师生关系的情感纽带不能缺实地家访,虽然家访也有其自身不足,但它更有诸多优点,其地位可以降低,但却不应该被完全取消。需要家访的学生及其家庭,他们的问题还是要通过家访来解决。(王军荣) |
关键词:实地家访,通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