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新生提供精神支持当提倡
北大今年录取本科新生4006人。约有50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两名孤儿新生获每年2万元资助。除了在经济上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北大今年首次提出为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精神支持。(9月6日《北京晨报》) 北大给予贫困生的精神支持,主要包括由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撰写的抗战题材文学《火印》、韩毓海教授的《伟大也要有人懂》等一套书籍,并请作者曹文轩、韩毓海等教授作为人生导师,现场与他们交流,引导他们往远处看。对贫困生来说,这样的精神支持,当能温暖他们的心灵,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现在的贫困生和以往的贫困生不同,也许他们的物质没有那么匮乏,但精神层面相对闭塞些。的确,对贫困生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困生来说,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还有精神上的相对闭塞,以及随之而来的自卑。即便一些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学生经济上并不贫困,但和一些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相比,他们也面临着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知识面不宽等劣势,在学校的文娱、社团等群体活动中难显身手。 面对这样的现实,当然需要贫困生学会自强,尽快用知识丰富自己,在新的环境中找准人生方向并为之奋斗。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毕竟刚刚成人,尚是“迷茫的一代”;而且用知识丰富自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时候,如果能有人帮他们一把,引领他们度过这段精神上的危机,让他们自尊自信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可谓善莫大焉。学校给予贫困生的这种精神支持,实际上也在向学生传递了一种价值观:是的,我们物质上有差距,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我们都有在同一个平台上追求卓越的权利。如此,既可以为贫困生扬起前进的风帆,也能涵养出学生的平等意识,让他们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合作共赢。(宋广玉) |
关键词:北大,贫困生,精神支持 |
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