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敏:出新,让网评在媒体转型期大放异彩
随着媒体的加快转型,“移动终端”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介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随之而变,网络评论的表达风格应当顺势而变,迅即抓住读者眼球并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读完,而搜索、大数据等技术是福音,帮助评论人了解得更多更深,从而帮助网评人择其精粹,独辟蹊径,推陈出新,或有新形式,或有新话题,或有新思想,或有新视角,或有新观点,或有新表达……惟有出新,网络评论在媒体转型期才能大放异彩。 首先,网络评论选题、角度要“新”。时评是网络评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具备新闻的属性,讲究一个“新”字。如今,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人,对新闻的竞争,对时评话题的抉择,常常是到了以时以分作比对、争高低、抢时效的程度,这就需要我们在网评选题时要就热门话题跟踪评说,紧贴时事、紧跟热点,可以从社会热议的鲜活的新颖的说法,各种新出现的新提法、新思潮,或各种讲话、论坛、材料里的新见解、新主张中,发现、提炼出新颖鲜活的评论选题,对其加以思考分析、议论评说。特别是在触及新的矛盾问题中,找到新的解决问题之道,提出新的主张和新的见解。要根据新出现或新发现的矛盾问题,抓住时弊,及时选题立论,痛下针砭,予以抨击,也可能写出新意。实际上,选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评论角度的选择过程,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目的,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就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甚至有时会是截然相反的评价,既可以采取正面切入,也可以独辟蹊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子瞻),这是媒体转型期让网评大放异彩的前提条件。 其次,网络评论思想、观点要“新”。长期以来,思想新、观点新的网评,从来都是大受欢迎的,也是各个媒体及其评论人争相追逐的目标,也常常是让人久久津津乐道、难以忘怀的。一篇网评总是要传达一定的思想性信息的,总是要说出一点观点性内容的,评论所传达出的思想说出的观点和表示的主张,应该是新鲜的、新颖的,反之,说些陈词滥调,也就如同“嚼别人嚼过的馍”。可以说,思想的求新性、观点的新颖性是网络评论的核心所在、价值体现、作用之托,网评所传递出来的新颖独到的观点、见解、思想、主张,要尽可能地出新,给人以眼前一亮、推陈出新、耳目一新的认识,使人获得新的思想养料和认识启迪。这是网络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之魂。因此,我们每个网评人在时评写作时都要言人所未言,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会言;要敢开第一腔,敢发第一声,所表达的观点要新鲜、独到,正所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郑板桥),这是网评写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媒体转型期让网评大放异彩的关键所在。 再次,网络评论论证、表达要“新”。实际上,论证是一个论辩、评述、拨乱反正、明辨是非的表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迸出闪光的思想,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散发出如电光火石一样的独到见解、精彩之笔,从而引发出富有深刻的启示性的新鲜见解,也许就是那么一两句话的概括,就可以让人记住,并流传开来。标题表达要生动引人,要引人阅读、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说到底就是要能吸引人的“眼球”,达到“题好一半文”的效果。论证表达要夹叙夹议、事理糅合,文章的观点与论据之间紧密结合,层层递进,首尾呼应,浑然天成,要避免老生常谈,选取可以引发议论、并能印证论点的新材料、新由头或新的论据,以新鲜的事例引出独到的见解和新意。思维表达要学会“反弹琵琶”,也就是学会“逆向思维”,凡事都可以反过来想一想,突出强调个性特点,追求与众不同,从新闻的反面去找选题、去立论,这是常常可以出新的一条有效通道。语言表达要清新雅致、言简意赅,要用新的语言形式来承载新的思想内容,以新瓶装新酒,少说陈词滥调,不说过时语言,不嚼别人嚼过的馍。 当然,出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和努力目标。就网络评论来说,要在媒体转型期大放异彩,还必须有一支专业化的网络评论队伍做强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加快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网络宣传的行家里手,及时输送网评新鲜血液,以期更好地担负起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的重任,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文/刘凤敏 ) |
关键词:出新,网评,媒体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