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评优须为公平多较真
6岁起拾荒给患病父亲买药,十多年间靠捡废品捐款近3万资助80名学生,被评为“感动吉林十大人物”之一的王昱人4年前考入位于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在即将毕业之际,她因被指欠学费、评优受挫而负气出走,欲吃安眠药自杀,后由其弟弟劝说放弃了自杀念头……(8月10日《信息时报》) 从“感动吉林”到“震惊羊城”,王昱人的经历确实让人唏嘘。当她把评选的细节说出来的时候,该校奖学金评比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因此,我们不能简单指责她内心脆弱,而更应该关注象牙塔内的公平问题。 众所周知,奖学金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与金钱利益相关,还和就业相关。从利益角度来看,有些奖学金足以支付学杂费、书籍费,甚至是生活费。从就业角度来看,奖学金一般是好就业的必要砝码。所以,学生希望获取奖学金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而言,学生们竞争奖学金会按照评选规则着力。有些机灵的学生会很好地适应规则,他们会让自己在学习成绩和加分事项上实现最优规划。当然,这无可厚非,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均等的评优机会。如果要找问题,那只能从评选机制找起。 而今,很多学校,在奖学金评比上一般会有学习成绩排名的限制。但是这种成绩说到底还是考试成绩,并不总能反映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勤奋度。此外,在学习成绩之外,评奖学金还有不少加分事项。它的初衷是为了考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它似乎已经被异化。比如,有些高校就出现了考个驾照也加分的情况。 并且,加分事项还会和家庭出身等因素相关。比如,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一般在加分事项上会吃很大的亏,因为家境优越的学生有更多资源获得加分渠道。前些年,网上有个特火的帖子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它可能写出了王昱人一类学生的心声。 其实,奖学金原本就是为了激励人才而设立的制度。也就是说,它应该奖励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在评奖学金的事项上应该较真,应该从细节上审查自己的评选机制。假如整套评选程序下来,学生之间虽有异议,但学校却没有倒查惩处机制和补漏机制,那就有违公平。 此外,与奖学金相配合,高校助学金应该充分发挥扶贫的作用。王昱人因欠学费而评优受挫,这样的事情若成为现象,那无疑会戳伤寒门学子的奋斗信心。而今,虽然校方否认“评优过程与学费有关”,但透过王昱人的述说,我们显然可以发现评选机制的问题以及辅导员效能的缺位。大学辅导员若只会按文件办事,而不会按文件精神办事,这就显得太机械。要知道,大学生是撑起明日中国发展的最重要人群,我们必须让他们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就追求公平和维护公平。(敬一函) |
关键词: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负气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