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热点推荐

学生质量下降了? 高中大学研究生教师观点不一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齐芳 2015-07-31 11:23: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高中老师认为没有下降;大一老师认为差不多;研究生导师认为下降——

  学生质量真的下降了吗?

  北京大学医学院的王夔院士最近参加了中科院学部的一个咨询项目,分别调研了高中化学教师、大学化学教师和化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看法:“近年来学生质量下降了吗?”日前,在中科院学部召开的“科学教育”论坛上,他透露了调研的初步结果,这立即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和讨论。

  中国学生独立学习不尽如人意

  王夔介绍:“调研发现,不同层次的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高中化学老师认为没有下降,和以前“差不多”;大一老师“大多数认为差不多”;大学高年级老师“多数认为质量下降”;研究生导师则明确回答“较前质量下降”。

  王夔说,他们发现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之所以出现分化,是因为高中主要是以升学率评价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逐年提高、升学率逐年提高,怎么说学生质量不行呢”?大学低年级因为学时和内容减少,学生质量问题并不突出。不过大一的老师们还是发现,有“20%~50%的学生学习有困难,多数学生处于懵懂状态,不适应大学学习方法,不会读书、不会做实验、不会提问题”。在大学高年级教师看来,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大多数学生不会读书,不会提问题、讨论,对学习没兴趣”。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质量最不满意,他们认为“学生不会查文献、写总结、综述,学习缺乏动力、对研究没兴趣”。

  这虽然是针对化学专业的调查,但结果却与来自其他领域专家的感受非常一致:中国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中出类拔萃,但在独立学习和创新的研究阶段,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

  读、写、听、说能力是最核心的科学素质

  王夔认为,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高中这个关键阶段没有落实好科学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分为三个层次,最外一个层次是知识和技巧;第二个层次是基本科学素质,也就是科学思想和科学素质;最核心的科学素质,是读、写、听、说的能力。”

  王夔说,这个核心的能力就是阅读、分析、判断、讨论和写作的能力,与一个人的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有关,决定着一个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决定着一个人成年后自己发展的能力,甚至决定了一个人一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可是,我们现在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导致学生只知道结论,不知道科学需要取证和论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科学。”

  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说,问题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重“术”不重“道”。“我们的老师往往只告诉学生结论,只教给学生如何做习题,而不告诉学生科学的历史,不告诉他们学科的基本范式,以及范式中存在的缺陷。”杨玉良说,“这样的学生会对已有的科学产生‘迷信’,不敢质疑、不会提问、不能创新。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做做赶时髦的‘比基尼科学’,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上、在心理上,都无法做好应对科技革命的准备。”

  大学应加强基础学科和通识教育

  杨玉良曾看过一个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学专业的分析。这项研究发现,大约85%的诺贝尔奖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都不是学生物专业的。“其他奖项非本专业获奖者的比例也很高,不过物理学奖例外,只有约20%的获奖者不是学物理专业的”。杨玉良分析,“这与学科的特点有关,物理学是比较基础的学科,而像生命科学等已经呈现出高度的交叉和融合。你会发现,如果不懂化学、不懂物理、不懂数学,你就没有办法解决生命科学中的问题。”

  杨玉良建议,大学低年级应该多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不过改变可能会遇到很多阻力。”杨玉良说,他曾试图改革复旦生命学院的课程体系,但最后却并没有成功。

  而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则认为,应该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该是教育中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实行的是‘计划教育’‘按岗设教’,太过强调专业教育。比如电子工程系,学发射的只学发射、学接收的只学接收。因此,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对学科全面了解、整体的把握。”龚克说,“国外一流的高校都非常强调通识教育,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重视。”(记者齐芳)

关键词:学生质量,下降,素质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