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农村的前提是保护农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汪金友 2015-07-27 08:24:5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汪金友

  前不久,我写了一组10篇关于家乡的文章。其中有“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水井”、“家乡的集市”、“家乡的春天”、“家乡的秋天”、“家乡的年味”、“家乡的歌谣”等。据老家的人说,许多村里的人和外村的人,都争相传看这些文章,回味美好的情境,眷恋可爱的家乡。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汪庄村,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所以我回味和描写的家乡情景,都是40年前的风光。那个时候,劳作非常辛苦,生活极度贫困,但这丝毫没有减少孩子们和青年人的快乐。那些热闹的大院、清亮的瓦房、清澈的河水、古老的小桥、春天的野花、秋天的硕果、集市的嘈杂、过年的欢乐,让人回味无穷,久久难忘。

  当然,历史不会停住自己的脚步,人们不会甘于永远的贫穷。当日历翻到21世纪的时候,几乎每个村庄,都变了一副模样。房子变了、院子变了,家具变了、农具变了、道路变了、桥梁变了、吃的变了、穿的变了。这还不算,最大的变化,是“人心思城”。尤其是很多在农村出生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待了。因为他们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发现城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都比农村要好,所以翅膀一硬,就飞了。

  在这种形势下,有很多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空房越来越多。于是种地的问题、养老的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学就医的问题、生活环境的问题等,都一股脑地摆在了农村居民和地方领导的面前。

  为此,一些地方政府,想出了两个办法。第一是发动农民进城,尤其是城市周边的一些地方,搞的更为热闹。首先,是画一张开发的蓝图,然后要求划在圈内的村庄,全部都要拆迁。同时给被拆迁农民一些优厚的补贴,让他们到城里买楼。几年之后,这些村庄就彻底的消失了,连个村名都不会留下。

  另一种办法是把一些村庄集中连片。就是将三个、五个甚至十几个村庄的房子,全部都拆掉。然后把这些村庄的农民集中在一起,建起一排排新楼房,名曰“美丽新农村”。据说有些地方,还把这项工程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攻方向。

  但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几个村的农民都住到了一起,而与自家土地的距离,就会很远。每天去地里干活,有的来回要跑十几里路。我猜测,这样的政策,都是坐小车的人定的。他们坐在车上,觉得十几里路程,也就一眨眼的工夫。可他们忘了,那些老农民扛着锄头,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太远了,太难了,太苦了。所以集中连片,还是以农民自愿为好。

  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改造农村,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保留农村。农村可以减少,但不能没有。农村可以改造,但必须顺其自然。

  曾经看到一份材料,说河北省改造和提升农村面貌的活动,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原则和要求,积极推进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等15项任务,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我觉得,这种规划很好。保护田园风光,才有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村和农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1月24日《人民日报》)没有了青山绿水,没有了瓦舍炊烟,也就没有了甜蜜的乡愁和传统的文化。所以保留和保护农村,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农村,改造,城镇化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