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彩礼”不是棒打鸳鸯的元凶
近年来,6万、8万、10万…………一路飙升的巨额彩礼,如同一道无情的屏障,让个别地区步入婚恋年龄的农村小伙望婚兴叹;在“高价”彩礼的困扰下,有情人成不了眷属,无情人却被阴差阳错地“绑”在了一起。(7月1日中原网) 结婚出彩礼本觉无可厚非,因为在我国传统社会以及当代农村社会中,彩礼很普遍。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彩礼本意原是一种“礼”,这种礼节并非由制度约束,而是一种民间习俗。然而现在的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 彩礼本身并不沉重,沉重的是“天价”。“天价彩礼”的重灾区多半集中在北方农村地区。同时,彩礼成为能否顺利结婚的至关重要环节,婚姻的考官变得不再是感情而是彩礼“分量”。至于彩礼的“分量”还要参考“行情”,让这本是风俗性的礼仪变得市场化。庆幸的是彩礼的价格是可商议的,主要是根据男方品行、学历、样貌等条件才最终敲定“成交价”。殊不知,这样被约定俗成的彩礼成为多少青年男女无法逾越的门槛。 彩礼之所以能够一路飘红,连番上涨到“天价”的原因第一是“男多女少”的社会结构,使得适龄男性不易找到结婚对象,而适龄女性则有着更多的选择;第二是很多地区的乡土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人口流动量大,解除婚约的情况越来越多,女性普遍要求男方提供信用担保,也就是说把彩礼当成了“婚姻保障金”;第三是许多女方家庭将彩礼作为女儿“身价”,越高的彩礼越能证明自己女儿身价高,归结为攀比心理在作祟。也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天价彩礼这条婚姻的沉重“锁链”。 诚然,“天价彩礼”是难以承受的“幸福”,只是在幸福来临之前,难免出现一场关于彩礼定价的男女双方博弈,不用多言,女方想多要,男方想少出。然而在跳出“棋局”看,博弈双方多为双方父母操盘,自己儿女为“棋子”。将儿女婚姻幸福寄托在彩礼多少上是何等的不负责任和荒谬。对于彩礼之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无对错之分,只是在这样的博弈中忽略了婚姻的本意。当彩礼成了比感情还重要的婚姻砝码,姻缘就彻底被彩礼“绑架”。 显而易见,被彩礼绑架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也正是许多真爱青年男女不堪彩礼重负而选择断送彼此幸福甚至生命。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可是现实却让“天价彩礼”所打败。这样看来,“天价彩礼”成为阻碍婚姻的屏障,成为棒打鸳鸯的元凶。其实不然,与其说“天价彩礼”是棒打鸳鸯的元凶,不如说是不良的世俗风气。扭曲价值意识形态的风俗绑架了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助长了彩礼飙升的动力。当家庭成为彩礼支配的木偶,儿女的婚姻哪还能轮到幸福来做主呢?(杜垚杰) |
关键词:天价彩礼,农村,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