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元追星,得从教育身上找病根
据重庆晨报报道,重庆四位女大学生花10万包下地铁灯箱墙贴,给偶像打广告。相信读到这条新闻的人都有一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痛感。 几位大学生声称自己花的是压岁钱、奖学金和打工所得,并没有拿家里一分钱,这很可能不是托辞,以现在很多家庭的经济实力以及对孩子的宠爱程度,上大学之后,积起好几万的压岁钱一点都不奇怪。而在学习之余打打零工赚些零花钱也早就不是贫寒学子的专利。从几名大学生的话语中甚至还能听出几分自得的感觉:自己攒自己花,谁也说不上什么话。 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虽然名义上这笔钱归孩子支配,但孩子得明白,就压岁钱而言,这并不是劳动所得,跟自力更生也没什么关系。从道义上讲,它依然要背负一定的责任包袱。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大概没有人希望孩子拿这笔钱去追星。几位大学生也可能忘记算算另外一笔账了,这次追星名义上没拿家里的钱,但学费、生活费这些支出又是谁给的。这笔钱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家庭的负担,哪怕很多家庭并不在乎这种负担,但对它的正确使用能体现出一个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无关穷和富,只关乎一个大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从法律上说,上了大学基本上就是成年人了,父母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到此为止,让家长再接着支付沉重的学业支票也许迫不得已,但至少不该理直气壮。虽然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并不认同过早的自立,可事实上,我们都需要建立起这样一种认识,花家里的钱并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那么,一边花着家里的钱读大学,一边又用家里给的压岁钱追星、混日子、胡吃海喝的人,你还能觉得这是大学生活的本来面貌吗? 我们不反对追星,追星之中也有正面能量,但反对这种过度甚至盲目的追星。我们也支持大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没有人会对把钱往水里扔、牺牲万家幸福一人的行为表示赞同。我们甚至也不反对当代大学生自己的事自己作主的意识,但在涉及钱的问题上,还是要提醒学生一句,请先养活自己,能独立谋生了再来跟社会谈怎么花才是合理的。你本身还要别人养活,有什么资格谈养活别人的事呢?这种借花献佛,还自鸣得意的行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不道德的。 说到底,这不是大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而是责任意识的麻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责任教育的缺失。我们的一些家庭教育不是教育一个孩子成为独立的人,而是想办法让他们成为衣食无忧的人。孩子大把花着家里的钱,不仅家庭本身,甚至整个社会都有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观念。因为,钱直接与面子挂钩,花掉的是钱,挣回来的是面子。 生活富足了,精神却没有一起富足。我相信,只要给这些孩子适当的压力,他们就不会犯下这类低级的错误,可是我们的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除了繁重的学业,我们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让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他们不能将金钱与付出对等起来,又怎么会知道生活之不易、世道之艰难?由父母出钱买房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啃老虽然大多数人觉得不道德,但也很少有人将它与占有别人的财富联系在一起。 不管是个体还是社会,责任和权利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统的家庭美德不该被滥用了,含辛茹苦的用心也不该被辜负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早就过了人身依附的传统年代。有一万个理由将这笔钱用在更好的地方,但用在追星上只有任性一个。 |
关键词:追星,压岁钱,家庭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