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被袭女雕塑裹床单遮羞:社会呼唤道德与法制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苏荣 2015-06-10 08:48:2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6月7日,有热心网友反映,映象网曾独家报道过的位于郑州东区商务外环附近的昆丽河畔常年被“袭胸”的女雕塑被人裹上了床单。昆丽河畔的女雕塑因被路人多次“袭击”敏感部位,导致该部位掉色,碍于感官上的刺眼,女雕塑被人裹上了粉色床单遮住了掉色部分,增加了许多“美感”。

  近来,景观雕像遭遇羞辱的事例是接二连三:大禹妻子雕像遭“袭胸”,西安华清池景区“杨玉环”遭男游客羞辱,小伙儿骑上红军雕塑拍照……诸如此类不文明现象总是不绝于耳,公众的不文明“习惯性”行为仿佛成了难治的沉疴痼疾。雕塑之“羞”或许暂且可用床单裹一裹,遮一遮,可是这文明之羞、社会之伤如何遮得住?反而似乎更加欲盖弥彰。

  社会的不文明现象何止于对雕塑等公物的“猥亵”,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个人的不文明行为,忽视父母、夫妻恶语相向等家庭不文明行为,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等公共生活不文明行为,这些不文明行为的积习难改,除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更是社会约束力的缺损。剖析社会不文明现象的根源,归根结底需要法制和道德层面的双向制约。

  社会不文明源于法制体系的不完备。法制体系的不完备让其对社会行为的约束力大打折扣。许多不文明行为,看似从法律、法规中找到相应处置条款,但处置无细则,标准与方式模糊,缺乏具体执行力。“法的尊严在从众、侥幸心理下受到亵渎”。道德约束力看似是“软实力”,表面温和,但它所产生的效果与影响巨大而深远。道德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这种准则人们一旦认可,就必须受其约束,它可以适时阻止一些不文明行为越过道德之界。可人们往往正是缺乏这种自身的道德约束力,或为一己私利,或图一时之快,在个人行为中道德成了被打压者。

  社会文明的形成依赖于公民素质修养的成熟度和相关法制的完备,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能操之过急。关键在于全社会要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应对。在法律层面细化不文明行为的标准、处置方式,建立公民诚信档案等,通过严加治理社会的不文明行为来树立社会正气;既要“堵”,更要“疏”,道德的教化作用不可或缺,要想治理不文明行为,从根源上制止不文明现象,还是要通过教育让人们具备文明的道德修养,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风气。相对于利用惩罚手段从反面制止,这样的方式更直接、更根本。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更期待经济与文明的并驾齐驱,与道德修养的与时俱进,在公众心中筑牢文明的根基。无需任何“遮盖”,让社会遍洒文明之光。(苏荣)

关键词:雕塑,裹床单,遮羞,文明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