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舞弊处理不能“轻描淡写”
2015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942万高考考生走入考场,接受“检阅”。然而,有媒体报道,多名“枪手”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点参加考试,引起一片哗然。近年来,高考舞弊新闻层出不穷,各地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可不法者却防不胜防。有专家指出,相比舞弊行为获得的巨大利益,对舞弊者处罚过轻是主要原因。(6月8日中国新闻网)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一次,每一年,高考的考试题在变,“高考”这个字眼确是不变的回忆。在今天看来,高考已经成为了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每年考试的日期固定,题型相对稳定,录取流程越来越成熟。有关高考的任何变化都会提前几年公开方案,让考生做好充分准备。今年942万考生怀揣着梦想加入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之列,高考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其实,高考是相对公平的一种社会竞争和实现梦想之路,翻过高考这座山,你会收获更开阔的视野,道路更加宽阔,会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可是,总会有人投机取巧,打破了社会公平“这杆秤”,有关部门对高考舞弊现象也进行了严厉打击,高压态势之下,竟然还是有人顶风违纪,眼中只看到“钱途”,却亲手毁了自己的前途。 出卖“高考神器”和高考“答案”,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隐形耳机、运动手表还有兜售所谓高考考前答案、招揽替考代考“枪手”等,种种高级的作弊手段为何会有市场?今年的高考堪称“史上最严”,那么,如此高压之下,高考作弊为何仍难以禁止? 其实,究其根源,我国人才考核机制较单一,通过考试筛选人才成了惯例,这也导致作弊市场风生水起。而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重要性,让其成为考试舞弊的重要场合。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投机分子们有了更多可乘之机。一些人通过舞弊,侥幸过关,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参与者看到有“钱途”,权衡之后,选择了舞弊。这种巨大的利益链吸引了更多人,愿意一试,另一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致使处罚过轻,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防范舞弊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处理高考舞弊行为不能“轻描淡写”,应该严肃处理,立法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高考舞弊有法可依,加大处罚力度,使处罚足以对利益链上的各类作弊主体产生威慑作用。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个人成才的重要通道,高考作弊严重损害了公平原则,对社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关部门应积极作为,斩断高考作弊背后的利益链条,为创造良好考试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小小) |
关键词:高考,舞弊,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