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网络成为有偿删帖的交易所
近日,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全国22个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一条庞大的删帖黑色利益链浮出水面,链条上的执行者和中间人身份复杂,而主要客户则包括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和明星等。犯罪嫌疑人自曝全国每年“删帖产业”的收益数以亿计,从业人员数以万计。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们,享受了五彩斑斓、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释放的红利。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浏览新闻,发帖抒发情感,甚至是网上举报官员。网络上发帖举报官员是一种创新,也为官员增添了一份无形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污腐败的恶念。 删帖,究其实质,就是封锁消息、限制资讯流通、压制言论空间。有偿删贴,尤其是一些腐败官员,由于自身做了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旦网络出现相关的帖子,即使是子虚乌有的诽谤,或者是捕风捉影的猜测,他们也如坐针毡,心神不安。因为在网络成为媒体介质之后,地域性的权力已经难以限制不受地域限制的网络资讯的流通。究竟这些官员有哪些“难言之隐”,需要有关部门以“有偿删帖”为引子,进行深挖细查,让这些“删帖官员”得不偿失。 有偿删帖无疑是一个网络毒瘤,它严重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对网络生态具有强大的破坏性作用,坚决打击有偿删帖,这是规范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所谓身子正不怕影子斜,该高调的时候不高调,面对谣言还要躲起来,暗地里搞着不可告人的交易,期待着破财免灾,或者是事情能自己大事化小,终究不是正途。彻底清除有偿删帖的利益链和滋生土壤,还需要更加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对有偿删帖等网络犯罪进行严惩,并对网络管理部门、网络编辑的权力进行约束。 莫让网络成为“有偿删帖”的“交易所”,这不仅关乎整个网络监督环境的营造,更在于我们的官员能否直面现实网络环境的监督,每名党员干部能否在网络面前挺直腰板。网络不能成为谣言、诽谤的游乐场,更不能成为噤若寒蝉的是非地,保护人们发声和辟谣的权利,需要法律唯法为治。(常昆军) |
关键词:网络,有偿删帖,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