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社会民生

职业认同,是怎样成为正在流失的东西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尔冉 2015-05-13 09:49:4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5月12日是第104个国际护士节。种种关于护士群体的公共话题,再度出现在了新闻纸上,其中谈得最多的是护士的压力。譬如,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黄飞就透露,广东2013年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仅19%的护士认为“社会尊重护士职业”,5.1%的护士前半年内曾受到过患者辱骂或肢体暴力。(5月12日《新快报》)

  护士群体的职业认同感议题,不是第一次进入公共视野,但广东省卫生服务的调查显示,认为社会尊重该项职业的护士比例,竟然不到两成,如此结果还是让人不胜惊诧。而与职业认同度相对应的,自然就是护士数量的不足,以及流失率的严重。

  那些似乎总是在流动的护士群体,那些几乎在普遍蔓延的不认同感情绪,无疑都在提醒同一个事实:必须高度重视护士群体的稳定问题。伴随着银发社会的迅速到来,高龄人口势必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由此必然带来同步增加的公共医疗需求。倘若医护比继续低于现实的需求,那么系列的社会问题必将因此产生。关于护士职业认同感的由来,新闻中其实已经说得清楚:工作繁重、收入偏低,乃至还要遭遇来自于患者的暴力。不过,它们都仍然只是浅层次的缘由。

  应该承认,这是认同度整体不高的年代。除去护士群体,集体性对职业差评的人群,实际上还有很多。在我看来,一个理想化的护士职业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她会出现在医疗体系的整个环节中,虽然只是辅助性的配角,虽然日常的工作显得琐碎而沉重,但应该获得体面的收入、向上流动的空间,在整个医疗体制的改革视野中,同样应当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

  由此来对比,不得不说现实的制度安排不尽如人意。虽然医疗体制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重视医疗而轻视护理”“重视医生而轻视护士”的状态一直都没有被改变。缘于此种前提的坚硬存在,那么在薪酬、编制甚至是职称评定方面,出现对护士群体的刻意忽视,其实是可以想象的事情……我们并不奢望,护理事业能够回到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境界,这是不现实的,但让护士成为那个抱怨很少的人,进而更多惠于患者,应该是可以经由制度达至的事情。不要去指责护士对职业的认同度不够,关键的依旧是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尔冉)

关键词:国际护士节,职业认同,卫生服务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