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整治女导游更重要的是让监管有力
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云南省女导游在带团工作岗位上辱骂游客强迫购物消费的行为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曝光后,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这是一起违反《旅游法》相关规定、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国家旅游局立即责成云南省旅游委尽快查明事实,对损害游客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5月3日中国新闻网) 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旅游局的介入下,那位辱骂游客不购物消费的女导游将会很快为她的所作所为付出应有的代价。而同样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一事件的影响下,国内旅游行业的自我整顿之风也必定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刮起”。然而,不管是监管部门由此而开展的行业整顿,还是旅游业内部受此“教训”而展开的行业自律,民众早已对它们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较之于这些“事后”的补救,他们其实更想知道的是,旅游行业的这些乱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个中缘由,究竟是导游的行为太疯狂,还是管理方所谓的整顿总是让人不屑一顾?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完全可以从女导游发飙的那个视频中一一得出。当她不断的强调如果游客不购买一定数额的商品,她这几天的辛苦陪伴就可能付诸东流时,其实也从某个侧面道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处于食物链底端,所谓的工资其实就是来自于游客购物后商店给他们反馈的利润。于此背景下,无奈的导游似乎也只能穷尽一切手段让游客去购买那些价格高昂的产品,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游客身上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正常回报。而在这个过程中,本该对当地旅游业负有监管之责的监管部门,却并没有对导游的这类行为表示出明确的反对,其反倒是在旅游经济和地方形象的综合考量下,对这类行为给予了暧昧的默许。甚至在一些地方,监管部门还支持旅行社以超低价的“噱头”将游客吸引过来,而后通过强迫购物、强迫食宿等方式赚取更多的利润。 透过这畸形的共生关系其实不难看出,导游与旅行社之间、旅行社与当地监管部门之间其实都存在着某种利益上的纠缠。导游通过强迫游客购物为自己和旅行社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旅行社的发展又可以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从而在根本上让监管部门“脸上有光”。事实上,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利益纠葛和隐形规则,一些地方的导游对游客的辱骂才会显得那么的底气十足与理所当然。 以此来看,国家旅游局的此番介入究竟能不能从根本上肃清旅游业存在的种种乱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它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对导游的行为作出处罚,反倒要看它能否从监管者的角度对旅游行业中失职的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予以真正的整顿,能否以监管者的身份帮助旅游行业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因为只有一个缜密、科学的监管体系和旅游生态得以建立,疯狂的导游才会在制度的规束下回到自己的位置,而因竞争不当引起的行业乱象才会从根本上得以纠正,游客的基本权益才会在这样的制度中得到有效保护。否则,重复了百遍的旅游乱象它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出现在下一个景点,而喊了百遍要整顿的监管部门也只会给人一种不负责的愚弄之感。(张剑) |
关键词:导游,监管,购物,辱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