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不打孩子
翻开日历,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又称“国际无巴掌日”。它最早是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世界各国响应,并被扩展为“国际无巴掌日”。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参与。于是我想说,中国也应推广无巴掌日。 记得有人说过,美国的小孩基本上没有挨过打,中国的小孩基本上都挨过打。我们当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这一判断,但在中国,父母打孩子,很少有人觉得不妥。 中国人打孩子是有理论指导的,所谓“父为子纲”,“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是与忠君思想相配套的封建宗法思想。孩子成了父母可以任意处置的私有财产,孩子对父母的打也只有承受的份儿。另一个理论根据就是“动机论”,打孩子是为孩子好,是为了孩子有出息,所谓“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到了今天,封建宗法思想大大减弱了,“动机论”却依然长盛不衰。 当舆论反对打孩子之后,总会有人站出来说,教育需要惩罚,必要的体罚也是有益的。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不等于打孩子。推广“无巴掌日”的一百多个国家,其中有部分禁止校内体罚学生,更有部分国家禁止一切对孩子的体罚,但他们那里并不是不惩罚学生。所谓惩罚,一是以行动纠正错误,例如孩子把家里的东西弄得一塌糊涂,惩罚的措施就是限时把家里整理好;二是,如果孩子犯的错误比较严重,除了纠正错误,家长还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孩子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外出的活动,或者零花钱减半等,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国的家长们特别需要注意不打孩子,中国也特别需要推广“无巴掌日”。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建议,应借鉴国外做法,在中国推广“无巴掌日”,呼吁改变“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观念,勿体罚孩子。 推广“无巴掌日”,并不是说只在这一天不打孩子。“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这是“国际无巴掌日”的口号,它是要求从这一天开始,父母、老师以后永远不打孩子了。(殷国安) |
关键词:体罚,教育,惩罚,巴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