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愿你仍在进行“有纸”阅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愿你的手边还有纸质书籍相伴。 在电子传播的时代提倡有纸阅读,也许会被看成一种矫情,从知识传播和阅读效率角度讲,这种阅读也是高成本的。但读书本身不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入,而是一种文化生活,应有丰富的心理探索和绵密的感情体验,这些微妙却不可或缺。 无论一个人已经多么习惯电子阅读,他相当多的知识和思想肯定是从纸质图书中获得的,后者给予他停顿思考的时间,做批注和笔记的机会,与师友讨论的方便,留下了他每一次重读的思想痕迹。如果一个人保留着那些读过的书,他就有了和当年的自己重逢的机缘;如果一个人保留着父辈甚至祖辈的书籍,他也能从这些书的字里行间,找到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叮嘱,找到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心传与默契。 把这种体验放大,可以感受到纸质阅读给人带来的历史感。想一想,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我们就在和15、16世纪的欧洲人共享一个印刷时代:尖顶刺向天空的哥特式教堂、圣经题材的彩色玻璃画、马车运送的书籍、鹅毛笔写下的诗篇,文艺复兴和启蒙之光以纸张和印刷字为载体,穿过若干世纪、横跨欧亚大陆,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正是在那个时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在他的散文《论读书》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至今,这还是人们用来指导读书的重要经验。 |
关键词:读书,阅读,书香,电子阅读 |
责任编辑:冯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