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教育科技

做“老师”是需要资格的

来源: 长沙晚报 作者: 文峰 2015-04-22 09:39: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老师,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熟悉的职业。因为熟悉,所以对其细想的人大约不多。其实,自孔子之后,经过几千年的变化,这个职业已经有了复杂的内涵。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老师虽然已经不单指一种职业,但是想做老师却仍是需要资格的。

  综观现实,以师为业者虽然不多,但想做“老师”的人却并不少。据说,在他们眼里,做老师能站在高处教别人道理,可让他们产生意淫和快感。对于他们而言,即便不学无术,滔滔不绝地过一把嘴瘾也能成为一种追求。似乎,也只有通过这个追求的过程,他们才能找到存在感,以逃离长久被人无视后的忧伤和自卑。

  比如,一拨人在讨论某个专业的话题,他们虽然不懂行话,但是却爱插话。他们还会装着“老师”般的腔调说:“就是这样的,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没有耻感,所以他们会在装腔作势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不过,对于国人而言,他们也并非毫无可用性。正因为有这类“老师”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母猪上树”的奇观。他们使很多人原本枯燥的生活多了乐趣。

  一般而言,这类“老师”大约有高谈阔论的癖好。并且,一般在高谈阔论时,他们还总喜欢把头往上昂一昂,成标志性的45度角。据说,他们认为这个姿势代表风度翩翩。有意思的是,假若围观者不够,他们还会用眼神去勾起别人注目。如果你单纯,没读懂他们的眼神,他们可能就会说你态度不对。更恐怖的是,他们居然还会因为你的举动,去株连一个群体:你们年轻人真不懂事。

  当然,为了刷存在感,他们也谈时事,不过他们更多时候是“制度型”评论家。一事当前,他们总说,“要是有一种制度,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因为对其“不明觉厉”,所以你会下意识虚心倾听。可当你真把他们的话听完,你就知道:从头到尾,他们除了绕来绕去,重复着一些废话之外,你压根就看不到所谓制度的影子。所以结局自然是:你不仅得不到啥营养物质,还虚耗了大量气力,避免自己笑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人家写作是为改变病状,这类“老师”写作则为倾泻情绪。在扭曲的价值观影响之下,他们只会说,这个无耻,那个卑鄙,出口成脏。在简单的是非面前,他们却能高举批判大旗,用千字文做出一番立论,甚为壮观。

  毫无疑问,想做老师,动机本是好的。但问题是,做老师是需要资本的。有人说学历是做老师的基本条件,其实不然,做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耻感。这就是所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众所周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显然,老师应该和芦苇、竹笋有天壤之别。古语云,“德高为范,技高为师”,若无德无技,何以为师?(文峰)

关键词:老师,资格,制度,空谈

责任编辑:冯晓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