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渤海潮>>时政经济

以军训治庸懒散,为何不被看好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朱昌俊 2015-04-20 08:55: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3月23日至4月24日,深圳罗湖组织千余名公务员集体军训,以强化公职人员作风建设。此举是否会流于形式?脱产军训会不会影响工作?培训费用从何而来?(4月18日新华社)

  以上三个问题,媒体的报道中其实至多只能算回答了后两个。罗湖区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每期培训各单位只派出20%人员参加,分5期进行,且参训人员须提前做好手头工作并与其他同事做好交接,即不会影响正常工作。而培训费,是纳入2015年罗湖区干部培训方案统筹组织实施,参照深圳市机关培训费用执行,也就是说是从原有的培训预算中来。

  之所以说是最多只回答了两个,是因为仅这两个问题,其实仍旧让人疑虑。一者,既然一次性抽调20%的公职人员,都可完全保障正常工作的开展,那么一如不少网友的质疑,是否本身就证明当地政府存在着冗员现象,至少20%的公职人员非必要?二者,这次到底花了多少钱,原有的培训预算有多少?似乎也应该给民众一个交代。

  再来看第一个问题,也即安排公职人员进行军训,是否真正能够起到治庸懒散的作用?报道中对此的回答,仅仅是个别公务员自陈感受:多个接受军训的公职人员表示,部队的严格训练,对自己的工作作风起到了非常好的提醒、反思作用。

  暂不论上述来自当事公务员的主观感受是否含有水分。一个需要被正视的问题是,作风建设的评判标准不应该只有公务员的“现身说法”,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以民众的满意度为评判标准。虽说活动才开展不久,谈民众评价或为时尚早,但组织方也并未说明这项活动是否有着内部的后续评价标准。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类活动的必要性和其能够起到的实质作用,其实是存疑的,至少不应该被高估。因为,它对内对外都缺少效果评价机制,也即,这项活动的预期目的,后续效果,从始到终或都只是停留在组织者的想象之中。即便不论到底能够带来怎样的作风转变,单就活动的组织程序而言,就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

  作风建设在落实的过程中,各地当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创新,但任何一种创新实践都应该树立明确的投入——产出意识。以军训的方式来加强作风建设,深圳的做法其实并非首创。但对于这座有着“改革之城”之称的城市,仍旧采取这种并不被看好的方式,或说明加强作风建设,治理庸懒散,仍旧存在普遍性的落实困境。

  民众对于这样一种创新形式存在争议,其实并非仅仅只是针对这一行动的“一事一议”,而更多是在表达尽快缩小作风建设与民众期待之间落差的一种期待。比如作风转变如何获得更刚性的制度性保障,社会监督的强化如何能够对政府作风转变产生更大的影响等等。没必要对于军训治理庸懒散进行上纲上线,但基于这种方式所流露出的不信任与担忧,应该被正视。(朱昌俊)

关键词:军训,庸懒散,作风建设

责任编辑:芦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