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水电气,我们还需充足“流量”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敦促提网速降网费,称“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这一提议迅速在网上引起“点赞”热潮。 “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开诚布公讲出这句话,直接引起共鸣。有网络调查发现,每月上网花费100元以上的网民普遍存在,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消费者对网络服务速度并不满意。对此,工信部做出回应,将推动企业加大网络投资、降低手机流量资费,已立即布置相关企业研究落实。 走到一个地方先问问有没有WiFi,今天,这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无论是喜欢随时随地低头刷手机的“流量党”,还是到处找免费WiFi的“蹭网”一族,都深有体会,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流量”!“流量”!这已是今天网络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同样也是最紧俏的资源。 网络普及到今天这个程度,必须承认,“流量”像电气,像自来水,是生活必需品,是公共资源。如果费用下不来,网络的使用就是不充分的。那么多信息产品在网络传播,网络已经提供无限传播的平台,如果“流量”卡在费用上,无异于利器被封存,这其实是人为制造稀缺。 信息世界提供的机会无处不在,但“流量费太高了”,无形中就有了门槛。有人不在乎费用,却也有人承受不了更高的费用,注定“开放社会”只向一部分人敞开。网络差距,其实产生了社会差距。 网络已经成为基本的社会背景,网络服务就具有了基础资源的地位。换言之,普通人能够享受到怎样的网络硬件与服务水平,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生问题。十几年前,用手机还是富裕阶层的象征,今天手机成了必备品。社会在发展,民生的“规格”也在水涨船高,很多事物一旦普及而成为社会方式、生活方式,就要开始考虑其民生性。和传统的水电气一样,网络服务的价格和质量必然会成“敏感”的焦点。 一个可能被忽视的问题是,如果把网络服务仅仅当作一种商品去“竞价”,或许也能达到最终惠民的良好结果,但应当指出的是,争取更加快速、稳定和廉价的网络服务,还关系到社会公平层面的重大问题。许多事实也证明,互联网的推广与应用的确带来了人们所期待的利好。一旦接入互联网,只要使用有方,理论上人们就具有了“无限大”的视野,各种无门槛的阅览和学习知识的机会,无数“可能性”穿越了现实中的种种障碍摆在所有人的面前,人人都能平等地分享这些资源。 正是因为互联网的能量越来越大,难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人将会面临社会差距的加剧。以教育为例,对于根本就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那些受制于网速与性价比的地区和人群而言,就无法便利、充分地享受互联网在教育资源共享上的巨大优势,这种损失可能造成的影响或将极为深远。 互联网的诞生不仅是一次科技革命,也为开放与平等的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全民寻找免费WiFi的“牢骚”,恐怕就不只关系到嫌流量贵的市场矛盾,而是一个国家信息化质量的问题。(李杏) |
关键词:网速,网费,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