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中间梗阻,政策落地方可提速
“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李克强日前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我们出台的许多政策,常常因为繁冗拖沓的所谓“会签”,让一些好政策“迟迟落不了地”。(4月16日新华社) 国务院已通过的政策,却因繁冗拖沓的“处长把关”而“迟迟落不了地”,无疑非常荒谬不合理。这不仅会大大降低政府行政效率、损害“简政放权”效果,而且从基本的“权力运行”秩序角度来看,也是十分悖谬错乱的。 然而,尽管“国务院通过了还要由处长把关”确实悖谬不合理,但回到现实,又不得不承认,此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事实上并不少见、也并不让人感到陌生。比如,此前在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曾抱怨和热议的“处长经济”、“科长经济”现象,可以说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典型症候——“一个处长、一个科长就导致一个项目拖了很长时间,或者拖黄了的事,太多了”,“处长、科长职位虽小,但处于权力运行的关键位置——虽不拍板,但具体经办;虽不是一把手,但一把手的所有指令都得靠他们执行”。 上面已经形成好的政策、决策,而下面更有社会和民众的热切期盼,但却在“处长把关”的“中梗阻”下“迟迟落不了地”甚至彻底“拖黄”。从直观的官场风气、作风建设角度来看,这当然再次见证了一些处长们身上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恶劣工作作风,如“不求实效、流于文牍”的形式主义作风,“脱离实际、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 倘若进一步站在简政放权和权力运行秩序的高度审视,“国务院通过了还要由处长把关”现象所以存在,归根到底,显然还是因为“简政放权”还并不充分彻底、相应的“权力运行秩序”也尚未得到充分规范。比如,像“会签”这样繁冗拖沓的行政工作流程,就还没得到进一步充分“简政”,尚未将那些没有实际价值、原本多余的“会签”流程彻底精简取消;同时,像“处长把关”这样的权力也没彻底规范、“关进制度笼子”,以至于可以随意“把关”它原本无权把关的事项。 因此,要想彻底破解“国务院通过了还要由处长把关”问题,根本还在于,总理所说的“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一方面,在减少下放审批权的同时,对于“会签”等具体行政流程,进一步简省规范,不必要的“会签”要坚决取消,须保留的“会签”也要严格规范、制定严格的程序时限、避免拖沓;另一方面,在权力运行秩序上,也要对“处长把关”权力进行严格清理规范,通过公开责任清单、强化问责机制等制度规范,确保形成“令行禁止”、“执行坚决”的权力运行体系。(张贵峰) |
关键词:简政放权,会签,处长把关 |